第三十章 西行
前方圍了很多人,時不時傳來陣陣歡呼。
吳融抬頭一看,原來是百戲。
長安從黃巢退走那年起,差不多就安定了下來。即便前年河中移鎮風波那會,定難軍、鳳翔軍、邠寧軍也只是在城外交戰,河中軍、河東軍也未入城,長安百姓虛驚一場之后,又很快恢復了平靜的生活。
沒有戰爭,沒有動亂,恢復得就是這樣快。但就是這么一個卑微的要求,卻好像難如登天。
“聽說了沒?定難軍進奏院遣人廣招州經學博士,都是八九品的官,若沒考上進士,去應募一下也無妨,月俸一萬一千錢呢。就是助教,一月也有六千錢。”觀戲途中,又有兩個路人聊了起來。
“這是下州的俸祿啊,還打了折。”
“已經不錯了。這會是什么時候?教些學生,自己亦可聞喜功課,不耽誤科考。”
“科考?無處行卷,如何得中進士。某倒有點想去河渭看看了,陷蕃兩甲子的故土,不知是副什么模樣。”
“俗雜西戎。”其中一人說道:“豈不聞‘涼州七里十萬家,胡人半解彈琵琶’?”
“靈武郡王不是要馴以華風么?百姓陷蕃,兩甲子不聞華音,如今正需你我用力。”
“崔二你竟然要去河渭?”
“李尚書有詩云‘北逐驅獯虜,西臨復舊疆’,靈武郡王做下好大場面,某想去襄助一臂之力。”
“你不想考進士了?”
“考了十幾年了,不想再考了。某雖然姓崔,卻濟不得任何事,不如去河渭,當個經學博士,哪怕是助教亦可。若能過得下去,便把家人也接過去。這進士,不考也罷,考不上的。”
才十幾年不中就不想考了?吳融驚訝地看了一眼說話之人。
不知怎地,他突然想起了顧非熊。考了三十年進士都考不上,會昌五年,久聞其詩名的唐武宗都看不下去了,一看當年的錄取進士名單里又沒顧非熊的名字,直接讓人給加上,這才考中進士。
有欣賞顧非熊詩才的人寫了一首詩感慨:“愚為童稚時,已解念君詩。及得高科晚,須逢圣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