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紅利(一)
晚唐,就中國歷史而言,確實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時間節點。
統一的大帝國僵而不死,慢慢衰弱。不但帝國統治區內的主體民族如此,少數民族亦如此。
經歷了混亂的黑暗歲月,中原的漢人及東北草原上的契丹人相繼重新崛起。中原經歷了五代王朝,最終變成了北宋;契丹人南下受阻,轉而攻滅渤海國,接著西征,統一草原大部。
這是兩個最先“蘇醒”的帝國碎片,各自拼接了一部分,形成了最大的兩塊碎片。
但帝國遺產中,還有一些中小型的碎片,比如西夏、甘州回鶻、金山國(歸義軍)、高昌回鶻等等,都曾經建國立制。但受限于種種原因,比如地理位置限制、人口經濟不豐,或者崛起太晚等等,沒機會吞并其他碎片了,只能割據一方。
甘州回鶻,長期抵擋西夏、遼國的入侵,多次交兵,穩穩地立國一百三十多年。但經歷了文德二年的連續失敗后,他們輸光了手里的籌碼,國運就此遠去。
其實,如果再等二三十年,邵大帥也沒信心如此輕易打敗甘州回鶻。畢竟人家那時候的實力,可不是現在能比的,不但人口、財貨更加充沛,制度更加完善,單說內部的人心,也更加穩固。
所以,一定要抓緊時間,爭分奪秒,將敵人扼殺于襁褓之中!
回鶻主力潰敗之后,再無人可以阻擋朔方軍前進的腳步。
大群騎兵沖進了刪丹外城,并將其牢牢控制在手。內城之中,尚有數千各族步騎,在經歷了一番激烈的內部傾軋之后,最終由漢將周易言開城投降。
烏姆主可汗若沒有逃走,周易言當然會繼續忠心于他。但眼下這個局勢,說實話沒必要了。敗得如此之慘,回鶻人雖然仍是勢力最大的一支,但已經沒有了號令諸部的本錢,還愚忠于他們,即便周易言愿意,但人心浮動的守城之中,不愿意的可有大把。
刪丹投降之際,邵樹德正在城外接見天德軍游奕使田星。
“田將軍,緣何突然東進?”
“末將率蕃漢兵馬兩千,出大斗拔谷之后,等待多時,未見歸義軍及肅州兵。遣使至酒泉聯絡,亦未得到明確回復。枯等下去不是辦法,退回去心有不甘,于是便自作主張,東進劫掠甘州諸部,獲取補給。”田星答道:“在得知大帥從涼州西進之后,便率軍趕來相會,共擊烏姆主。”
“田將軍此番亦有功。”邵樹德打了勝仗,心情很好,便道:“當機立斷,有大將之風,田將軍不錯,敘功之時,當有賞賜。”
“謝大帥恩賞。”田星喜道。
“歸義軍與肅州龍家,想法太多,本事太小。不出兵就不出兵吧,在料理完甘州之事前,某也懶得管他們。”邵樹德說道:“接下來,田將軍可為先鋒,率部前往甘州,招攬各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