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裹挾
金烏高懸,但張濬只覺得渾身發冷。
劉崇望咽了口唾沫,又看了看一片混亂的軍營,長嘆了一口氣。
主帥沒有任何威望,大小將領也是草包,勉強將軍士帶到涇州就已經是僥天之幸,夫復何言?
他突然想起了李琢這個人。
名將李晟之孫,李聽之子。家族出身孫志直鳳翔一系的安西北庭軍,后入神策軍,屢立戰功,正兒八經的京師將門之后,當過橫海節度使,善于領兵。
討李國昌父子之時,帶著三千神策軍入河東,指揮著諸道兵大破沙陀。
但李琢的結局如何呢?
立下了這么大的功勞,也就加了一些榮銜,然后也不給神策軍兵權,而是外放當隨州刺史。
可笑可笑啊!如此之功,不重賞本來就說不過去,居然還給貶到了外地,到死都不能回京。
神策軍,完蛋了!
“邵樹德此賊!”之前一直沉默的張濬,嘴里突然蹦出了句。
“嗯?張帥此何意?”劉崇望一愣,有些不理解。
“唉!”張濬嘆了口氣,道:“吾不意神策軍竟荒廢至此。昔年楊復恭帶了五千忠武軍入神策軍,本是精銳能戰之士,惜被邵賊奪走了。”
劉崇望愕然。
楊復恭從河南帶過來的那批人確實能打,忠武八都嘛,與巢軍正面血戰過,但人都被邵樹德拐走了,現在談這些做甚?
不過張濬的話也給了劉崇望一個思路。
其實,最早的那批神策軍,在長安安家后,也慢慢變得不能打了。但朝廷不斷吸納軍閥降兵入伍,而且那時候有老將把關,吸納進來的都是降兵中的精壯,有戰斗經驗,朝廷給的賞賜也豐厚,自然能打。
就這樣,將神策軍的戰斗力硬生生維持了二十年不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