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消息
“何事?”
店家看了謝瞳一眼,覺得這個愁眉苦臉的中年男人就像個屢試不中的士子,這才釋然,長安這種人太多了,諸道諸鎮都有。
“應是要打仗了。”店家小聲說道:“每次打仗,糧油鹽布這些物事都要大漲價。將帥們將倉城里的軍糧運到前邊,后邊倉城就得敞開進糧補充。布要拿來賞賜將士,打贏了要賞,打輸了更要賞。鹽漲價,純粹就是刮咱們小民的錢補充軍需呢。”
“店家倒是很懂。”謝瞳肅然起敬,覺得京城的百姓還真有幾分門道,說氣話來頭頭是道,還很健談,關鍵是說得不無道理啊!
“嘿嘿。”店家得意地笑了兩聲,道:“見得多了。打個仗,出動數萬、十數萬將士,哪可能沒動靜。軍士要米面酒肉,馬要牧草麩豆,搭帳篷要篷布繩索,挖壕溝要鏟鎬鍬鑿,受傷了還得湯藥伺候,普通軍士死掉就算了,可有點身份的還得棺槨兇具。這次,不出意外的話,華州那邊要打仗。那位王使君著急忙慌的樣子,瞎子都看得出來。客人若不信,過陣子去渭水邊看看,很快就要有逃役的華州人跑到渭南、櫟陽等縣。”
“受教了。”謝瞳拱手一禮,道。
市井商徒,對價格最為敏感。
穿州過縣的大商巨賈,消息也最為靈通。
同、華二州,因為與長安之間有洛水、渭水航運的關系,商業往來數不勝數。
要在這個地方用兵,沒人能瞞得住消息,必然會傳到長安。而長安又是個人來人往的地方,不但有各鎮進奏院,商徒、士子、官人等各色人等數不勝數。若有心,打探消息十分方便,完全沒有秘密可言。
在店家那里額外買了一筐蒸餅后,謝瞳與隨從回到了進奏院。
進奏官是汴州人,聽聞消息后有些吃驚。
謝瞳對他很不滿,終日流連花街柳巷,不辦正事,敏感性還沒市井商徒高,要你何用?
但隨即又嘆氣,這事不歸他管。
他現在就是個被東平郡王高高捧起,卻又實際遠離核心圈子的失意者罷了,能支使得了誰?
好在進奏官在大事上不糊涂,很快便派了三波使者。
一波走藍田武關道,繞道山南東道,前往忠武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