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硤石
二十四日,中軍主力抵達靈寶縣,鎮將朱簡親迎,并提供了數百頭豬羊勞軍,隨后便緊閉城門,嬰城自守。
朔方軍在潼關、湖城、靈寶三地設立了物資轉運中心。
從關中征發的夫子日夜轉運,將大量糧草、器械輸送過來。因為道路通行量有限,物資轉運的速度很慢,這極大限制了行軍速度。
折嗣倫所率七千鳳翔軍夾雜在民夫的車流、人流之中,行軍緩慢,急得不行。
這時候若王重盈發兵南下,鳳翔軍估計要被潰逃的夫子沖散,邵大帥也只得退軍,以防后路有失。
越來越感受到河中鎮的威脅了!
二十七日下午,邵樹德抵達陜縣,此即保義軍(陜虢)理所。
陜縣南倚山原,北臨黃河,“懸水百余仞,臨之者皆為悚栗”,極為險固。
李泌曾言:“陜城三面懸絕,攻之未可以歲月下。”
這都是堅城,不好打啊!
當晚,邵樹德宿于召公原上的甘棠驛。此塬名“召公”,殆陜城合該為邵氏所得乎?
此時朔方軍的兵力分布,大致是鐵騎軍護衛邵大帥宿于召公原。
順義軍屯于陜縣東北三里之太陽浮橋。此浮橋為貞觀十一年所建,為黃河南北交通要道,可至對岸的平陸縣,該縣是陜州屬縣。陜虢軍在此置水手二百人,此時亦被驅走。
王卞所領之華州軍屯于州西南,綿延甚廣,從七里澗隘道至太原倉,連出去好幾里。
七里澗隘道,甚險,屬于一旦丟失,全軍斷糧的重點保護區域——說真的,邵大帥都不太想往前走了,現在就想把陜虢占下,一路行來,越走越心驚,這條驛道太脆弱了,整個就行走在一條函道中。
太原倉,倉下臨河,為朝廷水陸轉運樞紐,河南、河北轉運關中的租粟在此集中。
國朝盛時,太原倉下的河面上漕船數以千計。天寶十載,漕船失火,損失粟米一百萬石,也不知道是天災還是人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