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一勞永逸
“十有八九。”趙匡明吩咐驛卒上一些瓜果酒水,然后便坐在兄長對面。
漢陰驛在襄陽城西,漢水南岸,規模非常大,既有陸驛,又是江館,水陸一體。
白居易曾有詩云:“下馬襄陽郭,移舟漢陰驛。”說的就是這個驛站。
趙匡凝看了弟弟一眼,長吁短嘆,道:“兄本欲發兵南下攻江陵,予弟一基業,今后我兄弟二人守望互助,奈何折宗本東進,卻是沒這機會了。”
兄長如此推心置腹,趙匡明也有些感動,道:“兄長無需灰心,折宗本兵少,待集結大軍,將其攻滅,再攜此大勝之勢,南攻江陵。全忠要攻二朱、時溥,又有克用、樹德牽制,未必有暇南下,此千載難逢之良機也。”
趙氏兄弟,關系還是非常不錯的,至少場面上沒有任何問題。
兄長當了大帥,做弟弟的心里失落,但并沒有一定要搶奪兄長基業的想法。都是一家人,何必你死我活呢?況且兄長為人也不錯,一大家子關系處得很融洽,實在沒必要便宜了外人。
“襄陽僅有衙兵數千,州兵數千,不太夠。”趙匡凝道:“折宗本必是看穿了此節。昨日有軍報,其率軍兩千余,沿漢水擄掠,甚是囂張。”
山南東道的兵力,主要還是部署在唐、鄧、隨三州,足足一萬五千步軍、三千騎軍。
說白了,防朱全忠的。
趙德諲未過世之前,趙匡凝的職務就是唐州刺史,兼七州馬步都虞候。可見緊鄰蔡、許的唐州是襄鎮的軍事重地,要親兒子繼承人來統領,不然不放心。
數月前,襄陽方面曾經抽調數千衙軍,外加襄、隨、郢、鄧、唐五州州兵萬人,圍攻折宗本。不過趙德諲突然去世,不得不退兵。
折宗本趁機東出,幾次小規模作戰,襄州地方兵將都不是對手,這讓趙匡凝對折家軍的戰斗力高看了不少。
或許,得集結精銳主力,一戰定乾坤了。
“兄長,長痛不如短痛,趁全忠無暇南下,行密無力西進之時,先抽調唐、鄧精兵,以雷霆萬鈞之勢擊破折宗本,再罷兵回本州,完全來得及。”趙匡明建議道。
從襄陽北渡漢水二十里,便是鄧城縣。
本名安養縣,天寶年間更名臨漢縣,貞元二十一年更名鄧城,即古樊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