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接見
邵樹德點了點頭,隨即想到了什么,轉過頭對鄭勇吩咐了一聲。
很快,長子嗣武、嫡長子承節也走了進來。
眾人紛紛行禮,兩小兒也一一回禮。
“坐為父身側,好好聽著。”邵樹德招了招手,讓承節坐在左手邊,嗣武坐右手邊。
“崤縣去歲編戶齊民,倉促間開田千余頃,種了冬麥,今歲收獲,畝得粟麥八九斗。開春后又種了春麥、豆子、苜蓿,累計開田兩千余頃,秋收應頗為可觀。我要求不高,從今歲秋播開始,五千戶百姓,至少開田三千頃,一戶六十畝,三圃制下,粟麥、豆子、牧草都有考核,我軍役畜、戰馬甚多,沒有草料可不行,光喂糧食喂不起呢。”
杜曉湊趣笑了一聲,其他人也跟著笑了。
“垣縣本有七千戶青唐吐蕃,與汴軍幾次戰斗,損失不小。華州會招募一批貧苦百姓到垣縣入籍,湊足五千戶。”
“澠池縣更大,編一萬戶。”
“硤石縣,一切如故。”
“王屋縣,還待奪取。”
邵樹德大體上說了幾個縣的安排,主要是說給杜曉這個營田巡官聽的。
這番布置,有點后世北宋、西夏在綏、銀等州邊境,搶耕、護耕、盜耕的意味了。
雙方在戰線犬牙交錯的地方招募百姓耕田,聽起來不可思議,說到底還是為了就近獲得糧食,減輕后勤壓力。
每到春播及收獲時節,都必須重兵壓陣,尤其是后者,收完自己的再去搶別人的。
以北宋的國力,即便有黃河水運幫忙,都對長途轉運物資非常畏懼。邵樹德當然也想在前線收獲大批糧草,就地征戰了。
崤縣五千戶百姓,除少量華州夫子外,大部分都是黨項山民,參加過對汴軍的作戰,農閑時也經常訓練,家中都有武器。邵樹德不指望他們的子孫有多能打,但他們這些第一代人,還是敢拼命的,服從性也很好,都是潛在兵員。
汝州的汴軍,有胡郭城擋著,大隊過不來,小股人馬翻山越嶺而來,還真不一定玩得過這些土團鄉夫。所以,崤縣這會基本已經算是后方,可以放心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