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底子
漢人百姓還算好的,很多蕃人壓根就沒有年齡的概念,愚昧得很。
上次他登記了一個,問他多大,那個羌人說自己可能三十,也可能五十,讓人無所適從,只能靠目測了,但往往誤差很大。
“不準跑,抓回來就沒收田地,發配礦上。”小使警告了一聲,又去下一戶面前。
編戶移民逃跑,時常有之,以蕃人為主。
同一個部落的人明顯互相扶持,拉幫結派,住也要住到一起,逃跑也是一起逃。如果你想打聽某個不知道去向的人的消息,他的同鄉或同部落的人完全可以提供最詳盡的消息。
蕃人逃跑的原因主要是拒服兵役。
比如數月前隴右節度使蕭遘就下令河、渭、臨、岷、蘭諸州征發土團鄉夫五千人,開往青唐城,配合鐵騎軍、新泉軍、鎮國軍及羅家部、梁家部、楊家部對叛亂吐蕃人進剿。
路途遙遠,關山阻隔,去了搞不好命都沒了, 關鍵是沒什么好處。
不過跑的主要是單身漢, 有家有業的就難了。
第二大逃跑原因是不愿受管教, 或者生活不習慣,這也不少。
“汝何名?”
“鹿榮,二十有八。”這是一位流放犯人, 來自魏州。
“家人為何沒來?”
“被娘家接回去了,不愿來。”
小使注意到這人曾是個軍漢, 不由得多看了兩眼。魏博武夫大爺啊, 不得了, 若不是得罪了人,還在老家吃香的喝辣的呢。
“不準跑, 抓回來就——”
“某知曉了。”鹿榮不耐煩地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