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牛市
為了刺激交易,最近坊市旁邊又開了個牛市, 買賣還算火爆。
話說, 靈州最近幾年流入到市場上的肉牛數量很龐大, 尤其是今年, 大量軍士家人搬走,很多人急著將家中的牲畜出售換成錢。
再加上三圃制盛行下肉牛飼養數量的爆發性增長, 市場上充斥了太多年齡、大小不一的肉牛了。
價格直線跳水是毫無疑問的,現在已經跌破兩千錢,連帶著羊的價格也跌了, 讓趕著大群牲畜過來售賣的蕃人目瞪口呆。
“這牛……”坊市大門外,李四眨了眨眼睛, 看著那些瘦得皮包骨頭的肉牛,有些驚訝地問道:“從哪來的?”
“沙磧。”辮發裘服的蕃人憂心忡忡地答道。
他第一次來靈州牛市做買賣, 帶著數百頭肉牛,興致勃勃, 打算換成日用品帶回草原,再賺一筆。
但在進牛市時,他就挨了當頭一棒。
市令看著他那些瘦骨嶙峋的肉牛,直接安排到在坊市外臨時圈起來的柵欄內,這里被人戲稱為“瘦肉市場”。
“沒去催肥地?”
“催肥地是什么?”
“嵬才氏的草場。從草原來的牛,一般會提前數月抵達那里,喂養一個夏天, 到秋天就膘肥體壯可以賣了。”
沙磧蕃人不意還有這種門道,頓時有些傻眼。
李四同情地看了他一眼,進了坊市大門。
這年頭,長途轉運牲畜, 就是這個樣子。牛走上一個月,即便沿途供給干草,到地頭后也會瘦得皮包骨頭,肚里的油脂完全消耗殆盡,必須喂養三個月才能緩過勁來。
牛如此,駱駝、羊、馬一樣。剛轉完場的戰馬是絕對用不得的,必須用精料喂養幾個月才能恢復,才可以騎著上陣廝殺。
每一次牲畜長途遷徙,都要事先與人講好干草、糧食的在途供應,到地頭后,還得有草場“催肥”。嵬才氏手里就控制著不止一個這樣的“催肥草場”,很是賺了不少錢。他們甚至都不用親自下場做牲畜買賣,坐地就能收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