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拉攏
“淮水之畔呢?”
“有船只在運糧械,他就知道這么多。”
邵樹德點了點頭。
他預估氏叔琮將帶至少三萬人過來,這是從徐宿守軍的數量上來判斷的。但人在哪里,兵力構成如何,目前還很難探聽到。
唯一可以確定的事實就是:一、壽州出現了梁軍,步騎皆有,人數未知;二、統兵大將是氏叔琮,他也在壽州;三、淮水上有人在船運物資。
當然,這是之前的情報,現在有沒有變動,很難說。這個俘虜地位低下,他能知道這么多已經很不錯了。
“朱景是什么人?”邵樹德又問道。
“壽州土豪,小有資財,但也不是太富裕。在鄉間有勇名,有膽略,為人豪爽油滑,很多人都服他。”李忠回道:“霍丘地界南北,盜賊交會。朱景招募了一批有絕技的少年,到處巡警,沿淮群盜莫敢犯之。”
“想辦法招降此人。”邵樹德下令道:“兩軍交兵,各為其主。他在全忠治下,為全忠廝殺,實屬本分,我不怪他。若愿降,可委他為壽州刺史。”
朱景這人,應該是個小土豪,算不上什么大勢力。不過驍勇有膽略,地方上名氣較大,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他硬實力不足的缺憾。
而且應該也有籠絡人的手段,游俠少年們都服他,愿意為他效死,這種地頭蛇,值得拉攏。反正申、光、壽這種地方,直面朱全忠、楊行密的兵鋒,情況極其復雜,三天兩頭爆發戰斗是難免的,離邵樹德的核心地盤也太遠,他不可能直接統治,那么拉攏地方實力派就成了必然。
“遵命。”李忠應道。
“若他不愿降,也不要慣著。這世上,看不清形勢的人很多,不缺他一個。”邵樹德又吩咐道:“繼續進兵,不要耽擱。”
霍丘縣內其實有不少糧草,壽州比申、光富庶,如今看來是毋庸置疑的事實了。
四萬多斛糧豆,解決了大軍的燃眉之急。要知道,此番出兵,大家只攜帶了十日干糧,沒有穩定的后勤供給隊伍。邵樹德本來就是試探來的,若籌措不到足夠的軍需,他就退回光州了。而霍丘縣既然有糧,那么就進一步試探,好好攪他個天翻地覆——前提是他的判斷沒有錯,梁軍主力不可能這么快就來。
若問來了怎么辦?那就跑啊,還有什么可疑慮的?指望手下這些蔡賊新兵去和梁軍衙兵廝殺,那是嫌自己命長了。
李忠離去之后,折從古又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