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騎墻
河陽南城,他是真的想要盡快拿下。不然過個河太不方便了,要繞路很遠。軍情緊急的時候,容易耽誤事——武威軍已經南下洛陽,他們就是繞的路。
蓼塢碼頭對面,是一眼望不到頭的陡峭山脈,人煙稀少。山脈缺口之處,確實有一個水流湍急的小碼頭,冒險靠岸也不是不可以,但怎么說呢,做做小買賣的商人可以走,他們可以翻越羊腸山道,但根本沒法派上軍事用途,因為通行不了馬車。不能通行馬車的路,從軍事角度而言幾乎沒有什么價值了。
回到城中之后,邵樹德抓緊批復王府、幕府送來的公函。
新泉軍已經結束在青唐城的兩年戍期,返回靈州休整,接替他們的是鎮國軍一部萬人。
三萬鎮國軍,本來都是潼關戍兵,這些年被調來調去,完全是當做外派駐防部隊在用了。目前,除這一萬剛派到鄯州威懾青唐吐蕃的部隊外,有一萬人在刪丹,還有一萬剛剛結束廓州積石軍城的兩年戍期,返回華州,接替他們的是義從軍沒藏結明部八千人。
軍士搬家工作持續進行。
本來今年是打算將鐵騎軍折嗣裕部、振武軍張彥球部都搬過來的,但考慮到靈夏留守部隊太少了,于是緩了一緩,只搬鐵騎軍萬人(五千戰兵)過來,安置在夏縣。
為了補充關北人口流出的損失,繼續強征華州百姓一萬戶至靈州安置——這已經是華州向外遷出的第四批百姓了,前后累計四萬余戶,但當地人口仍然多達三十萬以上,真的太過分了……
前后發了兩萬戶華州百姓、一萬戶同州百姓以及一萬多戶河中百姓至關北,當地的人口構成又發生了急劇的變化。漢人的數量大大增加,胡人(軍士家屬居多)大量遷出,社會風氣又有所改變。
楊爚稟報,關北蕃部屢遭韃靼侵擾,損失較大,請撥靈夏勁兵相助,驅殺賊人。
來了,終于來了!邵樹德嘆了口氣。
享受了多年蕃將胡兵的紅利,終于到了要為他們扛事的時候了。
這些年,陰山五部日子過得好啊!絲綢之路的利潤占去了好大一筆,尤其是鸊鵜泉的山后黨項莊浪氏,都在草原上筑城收稅了。再加上與關北、河隴甚至是關中頻繁的貿易往來,邵樹德甚至懷疑他們已經墮落了。
后世滿清那會,無論是漠南蒙古科爾沁,還是漠北的喀爾喀、土謝圖、車臣部,都干不過漠西蒙古準噶爾、土爾扈特、吉爾伯特、烏梁海等部,青海的和碩特蒙古也干不過他們。這固然有漠西蒙古接觸到了更先進的武器和軍事思想的緣故,但人家生活更艱苦、戰斗更頻繁也是事實。
媽的,被養廢了!
怎么辦?兵力不足啊。鐵騎軍已經動身了,讓他們再回去也不太合適,況且前線也需要這支軍隊。
邵樹德盤算了下關北的留守兵力,計有振武軍八千步騎、新泉軍五千五百步騎、銀槍都萬人(五千戰兵),能抽出來的人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