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兩條線
軍士們加快腳步,不斷收割人命,勇不可當。
韃靼人終于潰了。他們返身溜回駐馬處,剛要逃跑。卻見營門內一堆蓄勢待發很久的騎兵沖出,大約三五百騎的樣子,揮舞著粗大的馬槊,緊緊跟到他們后面,大肆砍殺。
賊渠讓人吹響了牛角,韃靼人如釋重負,紛紛潰去,竟然連留在戰場上的那百十人也不管了。
守軍又沖殺了一陣,確保沒有任何敵人還活著后,也不追擊,而是遣人打掃戰場,收攏馬匹等物資。
他們就一千步卒、五百騎兵,還要分守城外的兩個寨子,壓力是很大的,兵力也嚴重不足。
鸊鵜泉城內倒是還有一千步卒、五百騎兵,但未摸清楚敵人的情況前,他們不會貿然行動的。草原上的胡人有一種戰術,即引誘你到某處地方,然后利用人數優勢,四面八方圍過來,不斷襲擾、廝殺,就如同狼群打獵一樣,最終將獵物撕碎。
如果你倉促間沒有準備,附近也沒有可供休憩的城池堡寨,那么事情就比較麻煩了,很可能被人吃掉。
對付草原人,最好使的戰術還是摸清他們的汗帳、王庭在哪,然后揀選精銳,一波流沖過去,砍他個七零八落。
因為草原的生產模式注定了他們必須分散在廣闊的范圍內放牧,在沒有集結動員起來的時候,汗王手頭的兵馬其實也很有限。如果他們的內部凝聚力再低下一些,大汗的威望并不足以讓所有人效死的話,那么這種斬首戰術成功的可能性就更高了。
楊悅登上了土城子的城樓,眺望還在遠處徘徊的韃靼人。
是的,莊浪氏在鸊鵜泉筑的這座城,規模不小,但名字土得掉渣,就叫“土城子”。
接到韃靼游騎頻繁活動的消息后,新泉軍奉命北上豐州,大部屯于大安、高闕一帶,部分北上至三百里外的鸊鵜泉,協助莊浪氏守御。
與此同時,豐、勝、靈三州的土團鄉夫也被動員了起來,整個戰爭機器開始發動。所有人都很惱火,韃靼居然又來了!
“賊騎為何不退走?”已經年過六旬的楊悅看著那些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的韃靼騎兵,似乎聞到了濃郁的為難的味道。
這是出了什么狀況?
不至于吧?打輸了回去要被斬?以如今草原那松散的狀態,不太可能。
良久之后,就在楊悅都準備派出騎兵去沖他們一下的時候,韃靼人終于結束了爭論。十余騎沖到了城外,大聲呼喊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