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戰略企圖
“河清之戰,我軍不過數萬眾,迫退龐師古十萬眾。今再與龐師古交手,李帥好像氣定神閑啊。”高仁厚笑道。
三十萬眾拒河而戰,相持兩月有余,雙方都瞪大眼睛,試圖尋找對方身上的破綻,然后渡河攻擊,一戰功成。
相比較而言,梁人應該是更急于求戰的一方,但李唐賓穩得很,壓住求戰派的請戰要求,但深溝高壘,同時派出小股人馬,兩三月間大小數十戰。
應該說,朱全忠手里還是有強兵的。長劍、匡衛、夾馬三軍比較能戰,佑國、飛龍就要差上一點了,至于堅銳軍,戰斗力還要再下降一個層級——他們的問題不是出在武藝、軍陣或器械上,而是思想上有問題。
“高帥覺得龐師古如今在想什么?”李唐賓接過茶碗,問道。
“定是在想如何才能激我軍與其大戰。”高仁厚說道:“朱全忠搜刮家底,幾乎把能給的部隊都給他了,可謂信重于山。龐師古是個知恩圖報的人,為了朱全忠的信任,他也要打贏這一仗。如果李帥致書于他,與其約戰,那么龐師古定然會退避一舍,讓我軍順利渡河,抵達東岸,然后陣列而戰,一決勝負。”
“兵書云‘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李唐賓說道:“大王在‘伐謀’上做到了極致,‘伐交’上也做得不錯,現在需要我等來‘伐兵’、‘攻城’,可得耐住性子。”
“其實,我也挺喜歡在大王手下征戰的。不知道為什么,打得特別順。龐師古的水平,我看并不差。我與其換換位置,估摸著龐師古也能打得很順,我則無力回天。”高仁厚感嘆道。
這說明什么?說明大量的工作在戰爭外完成了,如今的一切都水到渠成,你高仁厚不來,我換個經驗豐富的大將一樣能打勝仗。
這是“伐謀”和“伐交”的勝利,制造了這個極優的戰略形勢。夏王沒有耍任何陰謀詭計,就是堂堂正正擊敗你。再復盤一遍,除非一竿子支到十幾年前,不然朱全忠還是輸。
“將為兵之膽,高帥有沒有發覺,潁水對岸的賊軍,愈來愈焦躁?尤其是威勝軍發動之后,賊人擔心側翼有失,渡河挑戰的次數多了不少。”李唐賓說道:“這幾日,可多放游騎,看看賊人是不是要造浮橋。如果是,那么八九不離十了。”
……
蔡州城外,鐵騎奔涌,鼓聲陣陣。
張全恩帶著數百殘兵敗將,面紅耳赤地退回了南城。
“兄長……”張全恩有些慚愧。
帶兵出戰,損失了千余人,還差點讓人追著屁股殺進南城,太丟臉了。
張全義拍了拍弟弟的肩膀,重重嘆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