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賽點
楊師厚思索了一下,覺得沒把握吞并趙霖、朱漢賓的人馬,于是改變態度,以忠武軍的身份哭慘賣乖,索要器械、馬匹。
他只想給自己新來的部隊補充物資,至于趙霖、朱漢賓想做什么,則全無興趣。
攻潁州?以前或許敢試一試,但現在急需整頓部隊,凝聚人心,慢慢恢復戰斗力。打仗你們去,老子不奉陪,隨時會開溜。
梁地諸州,這會已如風中殘燭一般,隨時會被夏人奪走。楊師厚是聰明人,絕對不會為之殉葬的——他只愛自己。
******
上蔡、汝陽的兩場勝仗,極大改變了南線的格局,原本略顯混沌的局面為之一清。
擊潰忠武軍楊師厚部后,趁勝進攻蔡州中城、南城。
張全義、張全恩兄弟打開州縣府庫,同時散盡家財,厚賞諸軍,激勵士氣。
戴思遠知道要好好表現一下了,身披重甲在城頭廝殺,非常賣力。
折宗本攻了三天,傷亡有些大,便掘壕圍城。
攻城戰,如果防守方不算太爛的話,進攻方的傷亡一般都很驚人。十比一的傷亡比都不少見,即便各種器械比如云梯車、填壕車、發煙車、行女墻、投石車之類的齊全,各種招數全用,穴地、灌水等等,傷亡一般也不會低于三比一。
因為這是一種極大削弱雙方兵員素質差異的戰爭模式,一個十歲出頭的童子,都有過在城頭擊殺軍中赫赫有名勇士的記錄。唐鎮百姓太少了,折宗本不愿白白驅使他們送死,故改為圍困。
同時,他請調已抵達朗山的蕃人東進,協助攻城。這也是夏軍傳統藝能,從崤函谷道拉鋸戰那會就開始了,三個蕃人換一名守軍的命,這買賣并不虧。更何況有時候打著打著守軍感覺沒希望,不想打,自己就投降了。還有一堆頭鐵非要野戰的,那就更輕松愉快了。
趙匡璘率隨州兵攻了一陣,然后退了下來,到折宗本這邊“請罪”。
“無妨。”折宗本安慰道:“昔年朱全忠攻下蔡州,也是靠的蔡賊自己內訌。此堅城也,無需硬來。”
隨州兵不屬于威勝軍序列,趙匡璘的刺史位置也動不了,更何況折宗本也不想動,免得女婿多想。
趙匡璘應該也很清楚自己的定位。威勝軍征召,那就率軍隨征,在這一點上夏王是認可的。如果是別的事情,趙匡璘可自己判斷,一般而言事情也不至于到這個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