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心思與局勢
怕是沒幾個,因為這很符合人們的認知:梁軍與泰寧軍廝殺多年,攻入兗鎮的時候,大掠百姓、牛羊、財貨而還,削弱其戰爭潛力,如今朱瑾這么做,很奇怪嗎?
跟隨氏叔琮巡城的親兵親將們臉上都有憂色。
他們并不擔心家人,事實上也不是每個武夫都擔心家人的。常年在生死邊緣摸爬滾打的武人,他內心的真正想法與普通人是有很大差別的。
女人不過是他們的玩物,無所謂自己的還是別人的,搶過來用用就行了,并不是太過在意其他細枝末節。孩子不過是傳宗接代的工具,沒了就出去搶個婦人回來,讓她生一個好了,實在不行還可以收義子。
每個將領的親兵都是既得利益階層,好吃好喝,賞賜極多,升官很快。他們不是很擔心家人,但普通大頭兵就難說了,有人不擔心、不在乎,但有人在乎,這就是問題所在。
內部出現分歧了,有人急著回去打敗兗兵,保護家園,有人無所謂,但也不介意回師。和兗人打容易,還是和夏人打容易,他們還是分得清的。
一場軍亂,往往并不需要多少人參與。一萬人里面,千余人造反,絕大部分人作壁上觀才是常態,更何況眼下受影響的遠遠不止千人。
“此刻手下若是朱瑾的兵,怕是已經亂了。”走下城頭之時,氏叔琮突然自嘲一笑,道:“梁王治軍這么多年,我最佩服的就是把刺頭給狠狠清理了一番,軍中風氣尚可。”
眾人不知道他突然提起梁王治軍是何意,但依然連聲附和。
氏叔琮搖了搖頭,滿臉惆悵。
在他看來,夏、梁之間的戰爭已進入到最后階段。今年過后,梁王就是吳康鎮之戰后的時溥,被動挨打,徐州三天兩頭被圍。時溥有朱瑄、朱瑾甚至李克用的幫助,梁王有誰來幫?
楊行密?他還惦記著徐、宿呢。羅弘信?看他那樣子,也是難得很,況且魏兵的戰斗力著實一言難盡。
雄威、飛勝二軍,當然還有大量心向梁王的軍士,但他們的心也很容易變,就如同氏叔琮的心一樣。
城內飄起了裊裊炊煙,軍士們席地而坐,等待開飯。
還好,粟米飯、胡餅、醬菜管夠,就是肉太少了,在外征戰很難就地獲取。宣武腹地這兩年也遭受了不輕的禍害,百姓耕作受到了很大的影響,若非羅弘信、楊行密提供了不少錢糧支持,估計梁王要進一步征收重稅了。
徐、宿二州因為靠近天平、泰寧二鎮,受到夏兵襲擾的次數更多。很多百姓南下渡過淮水,逃進楊行密控制下的滁、揚二州。甚至還有不少人覺得江北也不安全,拖家帶口下江南,尋找一片安寧之地。
與夏人拼了六七年,拼到現在,軍事上的失敗其實不算太慘烈,因為梁兵戰斗力足夠強,士氣也不太低落,但內里受到的損失其實很大了。夏賊弄來的蕃騎紀律明顯比飛龍軍差,他們造成的破壞更是慘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