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埋伏
北魏前期都平城,君王屢屢東幸大寧、濡源。當他們向更東邊的庫莫奚、北燕馮氏用兵時,往往也走這條路。
從地理位置上來說,這里是幽州鎮(zhèn)的勢力范圍。李克用攻占幽州,又數(shù)次擊敗叛軍,不但十二州之地的蕃漢百姓不敢造次,就連附近的草原部落也老實得很——不老實的,已經(jīng)被大同石善友、媯州李存孝聯(lián)合剿滅了。
黑車子室韋的實力其實不弱。
當年回鶻汗國覆滅,黠嘎斯人又無力控制整個草原,于是被回鶻役使的各個部落都自由了,其中就有契丹和室韋。
室韋人一開始比較強大,游牧范圍在陰山以北,西至天德軍,東至契丹界。但他們也沒有實力擁有這么廣闊的地盤,自會昌年間打了一次回鶻余孽后,地盤日漸縮小。
山后黨項、黑山黨項、吐谷渾、韃靼、回鶻余部甚至是西遷的奚人,哪個不向他們發(fā)出挑戰(zhàn)?
競爭的結果是黑車子室韋丟失大片牧場,同時分裂為了七姓部落,而到了現(xiàn)在,又增一姓,即黑車子室韋八部。其中數(shù)部因為近塞,同時面對著曾經(jīng)的“好基友”契丹的壓力,選擇交好幽州鎮(zhèn),雙方是事實上的盟友關系。
李克用討幽州時,李匡籌就招募了不少室韋、奚、契丹、回鶻、韃靼部落兵助陣。而今幽州換了主人,室韋諸部在審慎考慮之后,又投靠了李克用,互為依托。
黑車子室韋的血統(tǒng)很雜,八部之間的血統(tǒng)差異也很大。近塞的和解部實力強大,血統(tǒng)上更靠近陰山韃靼,甚至是沙陀,有相當多的白種人特征,有時候人們甚至將其與陰山白韃靼混淆,認為是一個部落。
新增的黑車子室韋第八姓,沙陀成分很濃,多為代北沙陀三部流出去的族人混和室韋、回鶻、韃靼雜糅而成。
稍北或西北的烏素古、謨葛失等部,血統(tǒng)上與古烏桓人比較相近。
謨葛失是音譯,也叫毛割石、梅古悉、毛揭石、蒙古斯,國朝稱之為蒙兀,數(shù)百年后統(tǒng)一譯做蒙古。但這里應該是有點問題的,毛割石是黑車子室韋或者說西室韋、陰山室韋一部,蒙兀室韋是北室韋,與韃靼要更近一些,甚至本身就是韃靼的一部分。但因為毛割石部的牧區(qū)更偏北,與室韋其他部落以及契丹相接,考慮到他們被契丹打擊不斷遷徙,互相融合也是有可能的。或者,他們本身就是室韋南徙、西遷的產(chǎn)物。
和解部原本在大寧以北區(qū)域放牧,在依附李克用后,因得其義子李存孝的歡心,進一步南遷到大寧附近,還將后魏年間的土城修繕了一番。
和解部首領拔剌,今年不過二十余歲,正是雄心萬丈的時候。
他與其他南徙的室韋部首領一樣,在傳統(tǒng)的游牧生活之外,又拓展出了種植粟麥的新營生,并且發(fā)展得很不錯。在大寧一帶開辟出了數(shù)百頃的農(nóng)田,前陣子剛剛播種完畢,種下了春小麥。部落里鐵器不少,都是當年從高句麗人那里學來的,延續(xù)至今。
嗯,傳統(tǒng)的狩獵業(yè)也沒有落下。陰山一帶山嶺綿延,野獸很多,室韋人經(jīng)常進山打獵,獲取皮毛。規(guī)模上不及北室韋的那些親戚又是養(yǎng)鹿又是捕貂,但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不可輕忽。
這一日,正在大寧城中飲酒的拔剌聽到了一個晴天霹靂般的消息:西邊有黨項人寇境,一個陰山韃靼小部落被抄掠,損失慘重,賊人正在東進,速度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