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行賞
“劉相倒是好雅興。”戶部侍郎王摶也走了過來,看了看隨山勢起伏不定的農田,笑道:“華州人太多了,百姓愿意到河南,本也尋常。更何況一半以上的華州百姓本就是河南人,逃難過去的,如今有機會回返,自然樂意。橫山黨項的日子也不好過,山中田少人多,收成也不行,河南府如今與白地無異,邵樹德給他們分田,自然個個感恩戴德。”
“一時沒想起來,讓王侍郎見笑了。”劉崇望笑了笑,道。
在土地面前,百姓們是抵受不住誘惑的。哪怕背井離鄉,也毫不猶豫。
國朝初年,招募健兒戍守河隴,就是因為給地,所以才吸引了不少人遷移而去,其中甚至有從遙遠的青州出發的“長征健兒”,讓人嘆為觀止。
“劉相是洛陽人,此番可要去洛陽看看?”王摶問道。
“不去了。仕宦之后,四海為家。”劉崇望苦笑道:“洛陽亦無甚親友了,還去那里作甚?”
四海為家,確實是這個年代官員和軍士的寫照。
士人從四海而來,至長安考學。
軍士為了討點賞賜,去各鎮當兵。
朱全忠起事時,到陜虢募兵萬人,到淄青募兵萬人,淮西蔡人更是行走天下,各鎮都能看到蔡兵蔡將的身影。
十五萬朔方軍,起碼有四到五萬河南人,兩到三萬河北人,兩萬河東、興元、關中人士,外加大量靈夏、河隴蕃漢百姓。
朔方鎮最強大的野戰軍事機器,竟然大部分是外地人,非靈夏百姓,甚至連西北人都不是,不得不說很離譜。
或許,這就是募兵。
“在長安時就聽聞樹德善經營。崤縣是今年才置的吧,竟然就募集百姓耕作了。明歲麥收之后,可得不少糧草。”
“劉相,糧草多了,對朝廷可不是好事啊。”王摶一臉愁色。
戶部侍郎,天生要參與到財計之中。邵、朱二人一開戰,朝廷吃不消啊。
他們之所以來到此地,可不就是為了督促轉運財貨么?可眼下大河已經上凍,只能走陸路了,成本劇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