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司農寺
三省指的是尚書省、門下省、中書省。
中書省是發號施令的機構,“掌佐天子執大政”,政令詔書皆在此草擬。所以你經常看到詔書的抬頭寫著“門下”,對,這就是發往門下省的。門下省對詔書進行審核、批注、封駁,然后經由皇帝裁定(一般是重要的),再發往尚書省實際執行。
尚書省下轄六部,即吏、戶、禮、刑、兵、工六部,他們是實際執行機構。
三省之上,有個叫政事堂的機構。
首先要明確,不是誰都能進政事堂的,必須要有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頭銜,才能進政事堂參知政務。
但一般而言,中書、門下二省的長官都會掛這個頭銜,皇帝再挑一、兩人,授予同平章事的頭銜,一起進入政事堂,這2-4人就是所謂的宰相。
政事堂,其實就是聯席會、常委會,三省的主要官員掛上同平章事的頭銜,就成了常委,成了宰相,可以進來議事了。
政事堂決定的事情,由中書省草擬詔書,門下省仔細審核、批注、副署,尚書省最終執行。
三省六部制是分宰相權力的。但相權仍然很大,皇帝的命令不經門下、中書走一圈,是發不出去的,是“非法詔書”,這就是相權與君權博弈的地方。
邵樹德暫時不想改成明清那種高度集權的內閣、軍機處制度。
一是社會風氣、價值觀不支持。自北朝以來,都是君臣共治天下,皇帝與宰相坐而論道,你貿然搞個皇權至高無上,把宰相當打工人,而不是皇帝禮聘的師長、賓客,很多人會想不開。
二是實在太累了。像雍正那樣九九六批奏折,批到眼睛都要瞎了,有意思嗎?不如讓宰相們過濾掉大部分垃圾郵件,撿重要的說就行。
皇帝,控制好軍隊以及草原上的奴部,時常下部隊展現下天子的恩與威,培養下勇武風氣就好了。如果有可能,經常出巡全國,到各個首都都住上一段時間,接觸下地方官員,接見下草原頭人,宣示下天子威嚴,就差不多了。
武力在手,保持著掀桌子的能力,外人就翻不起大浪。
三省是核心權力機構,三省之外其實還有一些非核心“有關部門”。
比如專門為皇帝服務的殿中、秘書、內侍三省。殿中省下轄尚食、尚藥、尚衣、尚乘、尚舍、尚輦,一聽就知道是干什么的,秘書省管圖書檔案,內侍省就是宦官之家了。
“不可。”邵樹德想了想,道:“給李延齡傳個信。我欲任其為司農卿,昭信軍節度使先遙領,事務交給下面人辦。讓他盡快來洛陽,給我管好司農寺這一攤子事。他的功勞,我記得,李忠也是個有本事的,我很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