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邊塞體系
“契丹暗弱,一打就試出來了。”楊悅也很高興,捋著胡須笑道:“要我說呢,比當年的吐蕃差遠了。想當年,我父、我祖在靈州防秋,與吐蕃人連番大戰,打得那叫一個艱難。便是分裂后的吐蕃,也比契丹人有章法。”
楊悅還是對祖上的事情耿耿于懷。
家族數代人都在靈夏與吐蕃人干,幾代人的群體記憶、人生價值就在那里了,現在兩個兒子都去了南方,說實話他是不太樂意的。
但兒孫有兒孫的追求,就那樣了。憑著當年夏王征討拓跋思恭的關鍵時刻,楊家率榆多勒城的數千步騎投靠過來這個情分,楊家就差不了。
二十年前的投靠,與現在的投靠可不是一回事。那時候的夏王,也不過就一萬多兵馬。
“謝隨使來了。”親兵走了過來,稟報道。
“嘩啦啦!”方才還簇擁在楊悅身邊的將校們紛紛轉身,一時間甲葉、兵器碰撞聲四起。
楊悅早就見怪不怪了。
關北的軍隊,或許桀驁,但他們終究姓邵,不姓楊。
“見過楊都頭,見過諸位將軍。”謝瞳行了一圈禮后,笑道:“甫至燕昌,便聽聞捷報。折、梁二位將軍兩路出師,殺賊逾萬,獲人丁十余萬、牛羊馬駝數十萬,此誠為一大捷。殿下若知,定然還有賞賜。”
眾人喜笑顏開。賞賜嘛,誰不喜歡。
此番出兵,眾至十萬,消耗極大。本來光靠大同軍地盤上的繳獲,是遠遠值不回出兵的開銷的,打一次虧一次,還虧得很厲害。但兩路出兵奔襲契丹,卻所獲甚大,差不多能彌補掉絕大部分虧空了——完全回本,光靠那幾十萬頭牲畜,估計還不行。
“惜未能攻下云州。云州不克,如芒刺在背,新、毅、媯、蔚四州都拿不下。”楊悅起身請謝瞳坐到他身旁,說道:“燕北草原,亦拿得戰戰兢兢,隨時擔憂晉軍北上。若令其得逞,怕不是又一個奔襲契丹。”
“楊都頭的意思是……”謝瞳問道。
“請大王調大量步軍北上。”楊悅直截了當地說道:“騎兵可攻不了城。飛龍軍善于出其不意奔襲,對付云州這種重鎮,還是得正規步軍。”
“這可是大行動啊。”謝瞳基本認可楊悅的說法,道:“但此事還需大王定奪。”
“盡快。”楊悅說道:“靈夏財貨、糧草,見天轉運中原,有多少喂了魚鱉?何必呢?關北人也不少了,大王只需調一支禁軍北上,大事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