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彷徨
916年,阿保機圍幽州,“五十萬騎”,“或云百萬”。
這些數(shù)字,姑且認為沒有水分。902年之時,契丹還沒打渤海國,連幽州山后之地也未侵占,四十萬兵,意味著有二十萬戶。契丹八部一戶8-10口人,其余奴部或掠來的農業(yè)人口,一戶5-6口人,這二十萬戶如果契丹與其他部族對半分,那么便是一百四五十萬人口。
事實上“四十萬兵”多半是有水分的,此時的契丹治下各族總人口,應該不足百萬,與遼國建立后沒法比。
遼國建立后,光上京道一地,即潢水、吐護真水流域,就有一百多萬人口,游牧人口、農業(yè)人口各占一半的樣子——契丹并不是純游牧政權,在攻下渤海國之前,就有大量農業(yè)人口存在。
“縱有百萬之眾,又有何用!”李克用不知道怎地就發(fā)起了脾氣,只聽他說道:“部落丁壯,不堪一擊,能給邵賊造成什么麻煩?”
以前老李不希望契丹強大,不希望他們能打,但現(xiàn)在卻希望他們能打一些,給邵賊制造更多的麻煩。
“阿父,不如遣人聯(lián)絡一下契丹?”李嗣源提議道:“總是一方奧援,若能牽制夏兵,也是好的。”
李克用不語,他拉不下臉。
之前還打過兩次仗,最近又侵占了幽州山后之地,你讓老李這么驕傲的人如何肯與契丹合作?
李嗣源悄悄瞥了一眼義父的臉色,頓時明了了。
這事可以干,義父也會當做不知道。
“云、蔚之地,可還撐得住?”李克用不想再談契丹了,問道:“這次被掠了數(shù)萬人丁,諸州殘破,后面日子可不好過。”
“云州堅城,夏人拿不下來。城頭還飄著石將軍的帥旗,安然無恙。”李嗣源說道:“云州無事,蔚、新、毅、媯諸州便無事。再過半個月,夏人就該撤了,或許此時已經(jīng)在準備撤退了。阿父,或可遣兵追擊。”
李克用欲言又止。
他當然知道趁敵人撤退縱兵追擊的好處,但實在是沒人啊。
嵐石、云代、澤潞、邢洺磁,處處要分兵把守,處處面臨著夏人的壓力。即便是空晉陽而出,他也最多只能抽出三萬兵馬。
但這三萬人,真不能全部帶走啊。萬一什么地方出點變故,都沒有援軍用了。也就是說,他最多帶兩萬人出擊,這么點人,在十萬規(guī)模的大戰(zhàn)中,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