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會獵
兩種稱呼,把生蕃和熟蕃區別開來,看樣子是要對熟蕃動手了,或編戶齊民,或貶為部曲,總之要慢慢消化,不能像渤海人那樣不聞不問。
「這破柵欄,經不得我一腳。」蔣玄暉下了馬,踹了踹已經朽爛的邊墻,笑道。張全義、張全恩二人亦笑。
修墻,或許是所有有文法的朝廷都愛做的事。高句麗人修長城以御鮮卑、契丹。
渤海人修邊墻抵擋黑水靺鞨。
本質都是一件事,防止你小規模騷擾。
這種小規模的騷擾、蠶食最是煩人,出動大軍征討嘛,因為當地人煙稀少,缺乏補給,遠道運輸,成本太高,不值得。不出動大軍征討,那就是縱容,會讓人家的地盤、人口不斷壯大,最終成為大患。
但修邊墻真的是最好的辦法嗎?也未必。渤海人修建了百余年的邊墻,而今就擋不住女真人了。
以張全義看來,這其實
是女真諸部難得的崛起良機。百余年前他們被渤海人持續不斷的北進打斷了脊梁骨,如今好不容易熬到渤海衰弱乃至崩潰,這時候不來收復故土,又待何時?
如果滅亡渤海國的新征服者「糊涂」,認為鄚頡、鐵利、東平、安遠、懷遠、安邊、定理、率賓諸府沒有價值,悉數讓給他們的話,那就大賺,一夜恢復百余年前的鼎盛狀態,甚至還能收回點利息。
有這么巨大的利益,換你會不會賭一把?湄沱湖兩岸阡陌縱橫的稻田,不想要?漁獲、獵物眾多的安邊、定理二府不想要?盛產銅鐵的鐵利府不想要?
養馬盛地率賓府不想要?
都是他們的故土,渤海人開發好了,接收過來不香嗎?他們已經投下了賭注,大夏朝廷也投下了······
******
高高的山崗之上,突然冒出了一大片旌旗。華州東城城頭的竇進長舒了一口氣。
八月底的時候,他帶了三千龍原府兵眾北上,抵達率賓府,得知府尹、刺史等人皆戰死,益州為賊人所據,華州岌岌可危,便連連遣使至上京、東京,請求援兵。
等了半個月,援兵終于到了—只是,竟然是圣人親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