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選才
陳誠其實很少舉薦人才。縱有,也不會這般直接,所以邵樹德十分驚奇,今天他到底吃錯了什么藥,不知道這樣效果其實不太好嗎?
「舉薦賢才,為宰相之本分。」陳誠說道。
邵樹德沉默了會,問道:「郭崇韜此人品性如何?」
「據臣觀察,此人不貪財,且愛護百姓,但有些剛愎自用。」陳誠說道。
「先讓他當潞州刺史看看吧。」邵樹德說道:「若以后還這般氣量狹窄,便止步于此了。」「是。」陳誠應道。
邵樹德看著陳誠的滿頭白發,暗嘆一聲。
郭崇韜這個人已經四十多歲了,真能改得了氣量狹窄的毛病嗎?今日若非看在陳誠的面子上,他是不會答應的。
當然,也并不完全出于陳誠的面子。
事實上河東系的文人還沒怎么任用過,提拔一下郭崇韜,也算是統戰需要,給晉人一點盼頭。
從今往后,他也會觀察郭崇韜的為人處
世和施政舉措。如果能有所改觀的話,便會把他調到遼東、西域或五管,擔任道一級的官員。
這些邊疆地帶,情勢復雜,單靠文官或武人,都管不了。最好是允文允武之輩,才有可能鎮得住。或許有人認為文武雙全之輩對皇家威脅大。這是事實,無可否認。
但他們這些人,用起來也真的方便啊。
熟讀四書五經,會治理民政,了解民情,有諸般手段。
能管束軍隊,可以與將校們一起外出打獵,增進感情,需要時還能上陣指揮作戰,水平還不低。自北朝以來,多的就是這類人,只會做題、不通武藝、不會治軍的純粹文人是爬不到高位的。
如果從純粹穩固江山的角度來說,最好大量任用只會讀書的文人。他們缺了「武」這個方面的本事,即便兵權交到他們手上,也不會有太大的威脅。因為他們得不到武人真正的認同和尊敬,之所以能指揮軍隊,完全是靠皇權背書,對天家的威脅不大。
文武雙全之輩,可就很難說了。出將入相,什么都可做得,對皇權的威脅較大。但邵樹德自然沒有那么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