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磧北
「可惜了。」種氏也嘆了口氣。
中書侍郎陳誠的眼睛就不太好,聽聞他看到下屬官員寫的字太小時,就要罵上一通。
「內務府大匠周之仲磨了一副眼鏡,但戴上后還是有些模糊。」邵樹德又道:「應該還有點問題,需要時間解決。只能慢慢來了,不急。」
《光之書》這本大食書籍已經印刷了好多冊了,分發給內務府、三京國子監。
邵樹德的第一個要求是讓接觸這本書的人吃透里面的內容,重現里面談到的各個物品,復現各種現象。
以他的眼光來看,這本書批駁了很多古希臘時代的謬誤,但還存在一些錯誤。但他不會說,也不能說,這種事一定要學生、工匠們自己發現、否定、改正,這樣才有意義。
什么都要自己來,時間和精力是不夠的,他也沒這個興趣,況且對科學的發展也有阻礙作用—所有東西都要你來喂,這種方式怎么想都覺得有點問題。
「陛下何時去西京?」種氏挽著邵樹德的手,在陣陣松濤之中漫步。
「今年是不可能了,明年再看情況吧。」邵樹德說道:「剛回洛陽,就又出去浪蕩,怎么看都不太合適啊。」
種氏輕笑。
她知道圣人寫的那首詩。
事實上圣人至今只寫過三首詩,第一次是在前唐大順三年(892),于黃河延水關渡口寫了首《渡黃河》。其中,「人間更有風濤險,翻說黃河是畏途」頗有深意。
第二次是建極八年(908),于遼東駝門河口,寫了首《鮭魚》。此詩有些犯韻,還化用了靺鞨土語詞匯,其實很一般,不過種氏覺得很有意思。
第三次是建極九年,于迎圣州雙遼縣寫了首《契丹風土》,聽聞皇后看到后都氣樂了。種氏理解皇后的心情,就連她自己,也想跟在圣人身邊。
「是不是想要朕帶你西巡?」邵樹德問道。種氏想說是,但又有些不好意思。
「今晚你自己動,朕就帶你去。」邵樹德看著種氏秀氣端莊的面龐,又忍不住調笑了一句。當然,也只能到這個程度了。種氏面皮薄,也不是什么***野女人,不好太過分。
種氏給出了今天第二記白眼。邵樹德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