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說清楚
一眨眼年關將近,邵樹德的情緒有些焦躁了起來。
他感覺這一年什么事情都沒做。
當然這是他的錯覺。
從東向西數,紀州靺鞨人的叛亂被平定,鶻巖城爭端通過外交途徑得以解決,遼東整體處于微妙的平衡狀態。
都說王朝初期統計戶口比較簡單,經常搞。但遼東道弄起來阻力頗大,若非渤海世家大族被分化拉攏了一批,估計還要更加困難。
截止去年的數據,遼東道除七圣州之外,尚有12州、66縣,計有17萬2500余戶、838000余口。這個數據應該還有一定的潛力可挖,因為這是編戶了不少靺鞨部落后的人口數據,真實數字顯然不止這么多。
但即便如此,也非常可觀了。邵樹德就想知道,在他死去之前,遼東十二州的編戶人口一定會突破百萬,后世到底哪個子孫敢輕易舍棄?逼臉都不要了嗎?
因為府兵安置的工作穩步推行,之前清塞軍最后一批人也安置到了穆州(暫缺部曲),樞密院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府兵整編。
這次勸說的對象是保寧軍。該部尚有一萬一千人左右,長期征戰之中損失頗大。到了這個地步,他們也疲了,于是大體同意被整編為府兵。
經過協商,總計九千人被分散安置到龍泉府(六千)、鄚州(兩千)、蒙州(一千),剩下的兩千人除部分愿意解甲歸田外,其余分散到遼東道各州充當州兵——事實上他們也可以去湖南、黔中、五管、福建等地當州兵,但絕大部分人寧愿去寒冷干燥的遼東,也不愿意去炎熱潮濕的南方。
保寧軍,就這樣消失了。
軍使李存賢前往淮海道,接替剛剛亡故的何絪的班,擔任州軍都指揮使。
副使李嗣肱調任蒙州刺史,兼州軍指揮使,取代渤海舊官。
都虞候李承約在打獵時墜馬而死。
都游奕使袁建豐擔任理州刺史,兼州軍指揮使,同樣是取代渤海舊官。
至此,河東投降時,義兄留下的兵馬被整編為萬勝黃頭、大同、天成、保寧、清塞、岢嵐六軍,而今皆不見矣。晉軍不多的余燼,多集中在廣捷軍內,這支兩萬三千人的部隊里有三分之二的官兵是晉軍出身。
最后的晉系兵馬了,能保持多久,也是個問題。
遼東道全部十九州,在建極十二年底的今天,除了編戶齊民產生的叛亂外,大體穩定了下來,下一步就是長期的開發與同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