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大渡河
從黎州到大渡河近百里,他愣是一天一夜就跑完了,讓追兵望塵莫及。代價就是渡河至南岸時,身邊只有七百人了,就連清平官趙善政都傷了腳,被馬車一路拉回來的,實在慘不忍睹。
駐守河南岸的軍將聞訊,立刻遣兵北上接應。
鄭仁旻這時候回過了點神來,想起過往幾天的狼狽情狀,心中隱隱不安,覺得好像有點過了。于是他“鼓起勇氣”,在南岸隔河指揮,下令搜羅一切都找到的船只,日夜搶運潰兵過河,盡最大可能保留國中元氣。
十萬將士,可不是什么阿貓阿狗,一旦沒了,起碼牽涉到十萬個家庭。這其中起碼一半以上,還是大理、鄯闡兩京的家庭,干系重大,實在丟不得。
至于在南詔、夏國境內征召的數萬部落丁壯,其實不怎么可惜。死就死了,能咋地?誠然,這樣會讓大長和國在各部落間的聲望大大降低,但事已至此,哪個更重要,他還是拎得清的。“唉!將士何辜,此皆元之過錯,不該發動此次北略的。”大渡河水勢湍急,極為難渡,剛剛就在鄭仁旻眼皮子底下,就有一艘船沉入水中,數十兵士撲騰了一陣,盡皆沉入水底,鄭仁旻見此,也不由得流下了幾滴假惺惺的眼淚。
一度走失,昨日僥幸逃回的段義宗也潸然淚下。
北岸的情形很不樂觀,缺糧少械,士氣低落,偏偏還很不團結。船只就那么多,各部爭相渡河,為此吵吵嚷嚷,甚至大打出手,誰都鎮不住。
如果夏兵在這個時候追來,那……
“夏兵來了!”突然有人驚呼了起來。
“什么?這么快?”
“爺爺還在北岸,怎么辦?”
“我兒子也在北岸,要明天才能渡河。”
“完了!”
段義宗一個激靈,快步爬上一塊大石頭,向北望去:晚霞之下,一支騎兵出現在了山路拐角處。
騎士們胯下的戰馬神駿無比,一看就比南詔常備的滇馬高大許多。
騎兵銀盔銀甲,披著晚霞,手持長槊,威風凜凜。
“飛熊軍!具裝甲騎!”段義宗研究過北朝的內情,知道這么一支雖未立下過什么蓋世奇功,但在民間知名度極大的部隊。
之前的戰斗他們沒出現,這是終于趕上了么?也是,他們一人三馬,速度怎么可能會慢!如果不是地形限制了他們的行軍,怕是早幾日就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