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試點
“后面如果緩過點來,糧食稍微充裕了,天山南北兩麓也要大肆修建。”
“這是個好東西。越是缺水的地方,越需要它,作用太大了。”
邵樹德聽底下人報告,唐代在天山一帶的屯墾據點,主要利用高山融水或現成的河流,坎兒井的蹤跡難以尋覓。但他記得,在后世就連烏魯木齊都有坎兒井,并不是吐魯番、哈密的專利。
如此看來,還是開發程度太低了。有沒有完善的井渠系統,糧食產量和人口承載力,完全就是兩個級別的。
與西域相比,中亞那邊的坎兒井倒很多,波斯也有大片的坎兒井灌溉農業區。獨特的環境,造就了獨特的文化習俗和生產模式,就是得因地制宜。
但話又說回來了,凡事還是得腳踏實地。大規模的水利工程建設,是需要人口和物資打底的,就當前這個狀況,優先拓展吐魯番、哈密成本最低、最現實——不要求有后世的水平,但怎么著也得接近清光緒年間吧。
楊爚也在挖洞,這會已經累得直不起腰來。
邵樹德哈哈大笑,讓他到一旁休息,道:“七郎帶來了很多京中財貨,你去寫個條陳出來,給兒郎們發點賞賜。操練名列前茅者,有賞。挖溝名列前茅者,亦有賞。”
“臣遵旨。”楊爚將鐵鎬交給一名侍衛,捶了捶老腰,看了看熱火朝天的軍民,心中喜悅。
他喜歡出謀劃策,運籌于帷幄之間,在文牘上操弄千百萬人的悲歡喜怒乃至生死存亡。今日跟著圣人一起干體力活,又有新的感悟。
什么叫國力?
這一條條延伸到遠方的井渠就是國力。
一壟壟平整出來的農地也是國力。
將來安西鎮軍組建完畢,其家人一一搬遷過來的時候,這些農地會長出粟麥、芝麻、豆子、葡萄、甜瓜,這就是國力。
大夏國力雖盛,但大部分錢糧沒法用到西域來。河南十石麥,不如高昌地里長出的一石粟,要想穩固西域,近在咫尺且有一定農業基礎的伊州、西州是關鍵。
“殺!殺!殺!”不遠處的戈壁灘上,數千蕃兵正在操練。
圣人有令,從禁軍中挑選軍官,集中整訓這些蕃人,提高一下他們的戰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