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詔農業地理
“地宜沙牛,亦大于諸處,牛角長四尺已來。婦人惟嗜乳酪,肥白,俗好遨游。”
“馬出越賧川東面一帶,崗西向,地勢漸下,乍起伏如畦畛者,有泉地美草,宜馬。初生如羊羔,一年后,紐莎為攏頭縻系之。三年內飼以米清粥汁,四五年稍大,六七年方成就。尾高,尤善馳驟,日行數百里,本種多驄,故世稱越賧驄。”
“皆衣青布褲,藤蔑纏腰,紅繒布纏髻,出其余垂后為飾。婦人披五色娑羅籠,孔雀巢人家樹上。象大如水牛,土俗養象以耕田,仍燒其糞。”
這……一一來說吧,當地環境非常適宜畜牧是肯定的,因為乳酪是其重要食物,同時會織布,文明水平不低。
至于用象耕田,老實說我很震驚!有沒有懂的老鐵?真的可以這樣嗎?
(6)邊疆采集、狩獵區。
這個沒什么好多說的,主要指的是銀生、麗水二鎮及通海都督府南部邊境地帶,什么人都有,以野人部落居多。
綜上所述,其實南詔是一個相當文明的國家,其上層的唐詩寫得極有水平,比如段義宗。
鄭仁旻的弟弟去到廣州,做起詩賦居然打遍廣州無敵手——可能沒遇到高手吧,但南詔上層的文化水平肯定是非常不錯的,應該不比五管差,甚至更好。
南詔有多少人口,這一直是個迷,因為南詔自己就沒好好統計過。
這一章里提到的萬戶百姓,主要是指大理一帶,包括白蠻(主體)、烏蠻甚至少許蠻化漢人。
這個人口,真不能說少了。
至于其他地區多少人口,不好意思,我也不知道。這個萬戶是我唯一找到的確切數據。我原來估算南詔人口100萬出頭,如今看來,有點保守,可能有兩百萬,甚至更多。即便經過南詔后期的大規模戰爭,估計還在100-200萬之間,更靠近200萬一點。
云南的發展歷史,秦漢時代達到過階段性高峰,魏晉時期衰退,然后南詔、大理時期再度“中興”,大理后期人口有極大可能達到300萬了。
元朝滅大理后,應該又進入一段低潮期。
明朝攻占云南后,因為種種政策,墜入了底谷。但隨著大批移民進入,又開始了新的發展。
就是這么一個曲折的發展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