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布告中外之五
八月也是云南收獲的季節。
過了中秋節后,很多地方陸陸續續開始割麥子。
府兵孔二也放下了習練許久的刀槍,下到田地中,與家人、部曲們一起收割。
老實說,這是難得一見的奇景。
在當募兵的時候,孔二壓根不會下地,也看不起這種事。但為了自家利益的時候,他就愿意干了,而且干得很賣力。
原來,武夫也是可以干農活的啊!
云南的種植技術并不太過落后——當然,這是分地方的。
在南詔的兩京區域,或許是出于古滇王國的遺澤,或許是與中原的廣泛交流,他們興建的農田水利設施十分完善,農具的生產、應用也十分廣泛,總體產量并不低。
不過這些區域如今都攥在朝廷手里,如推行郡縣化、大量移民、清理戶口的大理府、昆州、姚州、騰州、曲州五地。
在種植品種方面,云南以稻、麥、雜糧的輪作為主。
就這一點來說,甚至比中原還先進。
在北方區域,唐代以前,粟仍然是主要品種。進入唐代以后,小麥的種植比重日漸上升,中晚唐以來,甚至急劇增加——平心而論,種植小麥確實比種植粟米劃算,產量略高一些,大夏也一直在有條件的地方推廣小麥種植,盡可能取代粟米。
南詔似乎直接跳過了種粟的階段,稻麥輪作得風生水起,放眼望去,除部分區域外,大部分農田在秋收完畢后,種下去的都是冬小麥。
通海都督府也不例外。
在這個剛剛被改為通海州(下轄建水、通海、江川、溫富、八平五縣)的地方,來自江南的移民本不太熟悉種麥子,但在司農寺官員的指導下,經過兩三年的適應,直接稻麥輪作。地力不夠的時候,再種雜糧緩一緩,如此循環,漸漸有了起色。
孔二家今年水稻畝產接近兩斛,比麥子一斛出頭的產量高出太多了,因此越收越高興,收著收著,甚至哼起了雜歌小調。
隔著一條田埂的小路上,十幾輛馬車艱難向西,往八平城方向而去。
孔二直起腰來,卻看到了不少高鼻深目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