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致治
關北、關內、直隸、河南諸道已經“根深蒂固”的羊毛紡織業每天都會消耗大量鹵堿,以給羊毛脫脂。
草原鹵堿量大、價廉,是他們銷往中原的重要商品,也是各路商隊的重要目標。
跟著商隊一起南下的還有身高體壯、箭術卓絕、吃苦耐勞的草原精壯,他們帶著無限的向往,試圖尋找自己的未來。
在西南,戰爭的創傷漸漸撫平。
從河北遷移而來的百姓,填滿了黎、雅、嶲、曲、昆、姚等州適合農耕的地方。
朝廷給他們安排的多是海拔合適、氣候相對涼爽的地帶。抵達大理府的河北、河南精壯男子甚至還占了大便宜,曾經最讓朝廷擔憂的南詔西京,如今居然最為穩定。
或許,這與當地和諧的夫妻關系脫不開干系。家里缺了男人,諸事不便,日子總要過的,凡事向前看。
而在兩條通往云南的驛道上,隨著云南多金銀銅礦的消息甚囂塵上,無數商人蜂擁南下,尋找發財的機會。
國朝與唐代一樣,不禁止民間開礦,只課稅。且稅率高達“四分取一”,但這依然阻止不了商人們開礦的決心,因為這項買賣實在太暴利了。
云南的梯田、灌溉、畜牧系統在慢慢修復,道路也不斷得到維護,這是種居爽的功勞。
而種氏家族,在大夏的地位也扶搖直上。
種老夫子作為河南、河北一帶著名的大儒,已是理蕃院副使,宰相一級的人物。
種居爽為云南道巡撫使,封疆大吏。
老實說,父子二人這般地位,比較罕見。
種昭儀很受圣人寵愛。在后宮嬪御之中,她是少有的能讓圣人不在她身上玩弄變態花樣、發泄黑暗欲望的女人。在這一點上,即便當年的折皇后也不能免俗。
新定的西北邊疆,大夏的旗號日漸深入人心,無上皇帝的威名遠近皆聞。
這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