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財稅改革
抵達汝州的時候,已經是兩天后了。
寬闊筆直的一等國道之上,黑壓壓的人群一眼望不到頭。
看到圣駕時,百姓們的歡呼聲稀稀拉拉。
邵樹德有些羞愧,著汝州官府拿出些糧肉,給百姓們加餐之后,便匆忙進城了。
這些都是向外移民的汝州人。而他們,本身也是移民,多來自關中。
因為分流了大量軍士家人——鐵林軍和飛熊軍的日常駐地就在汝州——汝州的人口已經非常之多了,好些年前就突破了三十萬。如今大概在三十五六萬人的樣子,這還是向外遷移了部分百姓的結果,不然搞不好已經四十萬了。
邵樹德也知道,天子腳下的地方不太好移民,牽扯眾多。但這事如果他不做,后代就更不可能做了。于是,為了避免以后人多地少、生活水平集體下降的厄運,該移民還是得移民,哪怕未來還是人滿為患,但現在提前做了,就能讓這個時間向后推移。
畢竟,指數級的人口增長速度是非常快的。在基數還小的時候認為干涉一下,能大大延緩人滿為患到來的時間。
百姓們當然不會很樂意,甚至多有怨言,方才路邊的情形就是明證了——當然,你都把人趕走了,人家當然不爽,能有幾個人站出來歡呼,已經是威望隆著了。
汝州百姓的去處主要是荊州。
這個地方曾經被蔡賊狠狠禍害過,荊州城內一度只剩十幾戶百姓。隨后又經歷了連續戰亂,直到趙匡凝出任荊南節度使后,才稍稍消停了一些。
因此,即便到了現在,人口也是比較稀少的,正適合移民填補。
河南府、汝州離得這么近,正好當移民來源地,成本更低一些。
“說到錢糧之事。”住進汝州州衙的邵樹德找來了秘書郎陳逖、徐寅二人,問道:“朕提及的財稅改革,政事堂那邊有回應了嗎?”
“還沒有。”兩人很肯定地說道。
“趙光逢、蕭蘧怎么說的?”
“趙相說‘分稅制改革’,從國初開始,陛下提了不下五次,每次都因為用度甚大,且戰事頻繁而作罷。”陳逖說道:“而今與波斯大戰連場,開支浩大,河西、隴右道又給復兩年,陛下還要修宮城,移民始終未有停息……趙相建議,仍執行‘量出為入’的舊規,待一切塵埃落定后,再做計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