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財稅改革之三
邵樹德仔細看著。
邵觀誠悄悄打量殿中的裝飾、陳設,待看到幾件明顯帶有異域風情的金器時,來了興趣,似乎在認真研究這些金器的藝術風格及其源流。
“哚哚!”邵樹德輕敲了幾下御案。
邵觀誠立刻坐直身子,臉色一肅。
“孩子都滿地跑了,還這般憊懶?!鄙蹣涞乱贿吙醋嗍?,一邊說道:“你素來工于財計,朝廷打算改革田稅上供比例,你覺得如何?”
“現在改,可。往后改,難?!鄙塾^誠說道。
邵樹德抬起頭來,問道:“說說原因?!?br/>
“阿爺可知淮南、江南富商喜歡買地?”邵觀誠問道。
邵樹德嗯了一聲,說道:“近幾年,江南茶商買地申狀明顯增多,官府批了不少,有的買賣,還不小,動輒上百畝。”
中國的土地所有制,在北朝時進入了一個奇異的狀態。
北魏孝文帝那會,給天下百姓授田——女人也可以授田,男女在這件事上,地位平等。
得到授田的百姓需要承擔賦稅,一種用糧食繳納,曰“租”,一種用布匹繳納,曰“調”。
百姓死后,田地被追回,另行分配給其他人,這種田地被稱為“露田”,在唐代叫做“口分田”。
慢慢地,百姓自己也可以保留一部分田地,主要是宅園。顧名思義,宅基地是私有的,宅基地一般還附有果園、桑園,用來產出經濟作物,如水果、木材、絲綢等,這也是私有的,被統稱為“宅園”。
從制度上來說,與后世中國大同小異。
北魏時期,耕地(露田)屬于官府,后世屬于村集體。
北魏時期,宅園私有,后世宅基地、自留地也是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