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收獲
原來,對同樣一件事,不同的人居然有不同的看法,仔細想想,也未嘗沒有道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以前讀到這句話的時候,張永自認為有深刻的理解了。但出去五年之后,他的理解更加深刻,進入到了一個很深的層次。
堅持對外交流是有用的,而且有大用。
“陛下,臣等在巴格達四處找人,最后終于傳至大維齊耳中,他下令智慧宮揀選書籍五百本,贈予我等。”張永繼續說道。
“這五百本書,是抄錄的嗎?可有訛誤?”邵樹德問道。
“并非抄錄。”張永解釋道:“智慧宮內有印書局,直接印刷了五百本書交予我等。”
邵樹德點了點頭。
看來,巴格達的印刷業應該很不錯。想來也是了,智慧宮本來就是一個翻譯、收藏書籍的地方,有時候也向大食各地派發書籍,沒有成規模的印刷業是不可能的,光靠抄錄得累死。
說起來,人家贈送五百本書,可能也就是隨手為之,甚至大食轄下某個藩鎮——如薩曼波斯——去求取書籍,得到的都不止五百本。
想到此處,邵樹德也不得不承認,大食確實很傲慢啊!
但人家就是這么做了,你也不可能去打的,能咋地?更何況,說不定在巴格達權貴們的眼里,他們那個國家也是天朝上國、四方來朝呢。
簡而言之一句話,人家沒有巴結你的義務。
“后來,我等又在巴格達找了很多書店,四處搜羅書籍,買了千余本。也看不太懂,先買了再說,慢慢找人翻譯,至今尚未翻譯完畢。”張永又道。
他知道圣人最關心書籍,于是首先挑的就是這個來說。
“一千五百本書,不錯了,多是哪方面的?”邵樹德問道。
“天文、地理、航海、數學、建筑、樂舞無所不包,就連大食語、波斯語、突厥語詞典都各買了一本。”張永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