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四章 后記·山谷
其間花費當然是不小的,但值得。
移民意味著伊麗河谷的未來,這是每個人都明白的事情。有些花費,斷然省不了。伊麗十余縣,一兩萬府兵,異族奴隸超過十萬口人,如果再不大量輸入中原移民,國本為之動搖。
截至同光十一年(926)中,趙國共有——
“百姓”16200余戶、69100余口。這些都是正兒八經的民戶,主要稅收來源。
“府兵”約1.5萬戶,51800余口。這些是趙國的主要戰斗力量,定海神針。
“奴隸”31200余戶,117100余口。這些都歸于各縣府兵,戶均戶奴隸。
另外,在幾年前新設的幾個縣份中,還安置了“軍戶”11200余戶,15000余口。
從人口數字可以看得出來,這些大多是單身漢,其實就是從中原來的熟悉武藝的軍人子弟,只不過未及成家罷了。
先帝駕崩前,下令四京、諸行宮及掖庭局放散一批宮人,數量超過三千,盡數發往伊麗河谷,這會正在庭州一帶休整,趙國已經選派人馬前去接應,下雪前可抵達伊麗河谷。
這些宮人,年歲普遍在二十至三十五歲之間,可謂單身漢的良配。
錢六郎每每思起此事,都非常羨慕。先帝他老人家,對伊麗河谷真的是太好了,對趙王也太愛護了。
偌大一個趙國,就在先帝的百般呵護下,走過了十年的歷程。
趙王也是有雄心壯志的,更會禮賢下士、關愛民生、操持軍務,整個伊麗河谷在他的治理下,蒸蒸日上,漸漸有了相當的起色。
可惜了,如果先帝再活十年,再給趙國十年時間,屆時可能又是另一番難以想象的繁榮景象了。
今上雖然多次表示要繼承先帝遺志,但這種事情誰敢保證呢?
像這一次隨移民一起抵達的,還有大量急需的物資,甚至是新培育的農作物種子、耕牛挽馬、布匹書籍、常用工具等等,其價值委實難以估量。
正在路上的那一批移民也攜帶了海量的物資及各類專業工匠,無論哪樣都可以極大改善伊麗河谷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