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月黑風高夜,殺人放火天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寧奕的劍在鞘中,人在路上,這就是最好的情況。
況且……人外有人,山外有山,打了小的,引出老的,惹出那尊大菩薩,到頭來不好收場,這里是東境,山高皇帝遠,自己還是小心謹慎為妙。
第二個原因,徒步行走大澤,自己可以有更充裕的時間。
這幾日,走走停停,觀想古卷,自己隱約能夠感到,大澤里的某處,導致靈氣氤氳暴增,的確與自己的“傳承”有關,長陵守山人泄漏一線天機,告知的秘密沒有出錯。
山字卷就在大澤。
東境大澤,不知何故,竟然有許多破敗的古廟,是
因為臨近東土,靈山的信徒曾經在大澤傳教的緣故嗎?
這些古廟內豎著菩薩像,或者羅漢像,鮮少有佛陀像,大多落灰生塵,蛛網纏結,破敗不堪,的確是靈山修葺的廟宇,而且數量密集,看樣子曾經是一處香火旺盛之地,只可惜后來衰敗了,沼氣橫生,鬼修橫行……隔著一座東境長城,靈山應該是懶得再費工夫,在這片大澤重新布道,否則如今的情況,甚至不需要三座圣山,靈山的修行者便可以逼得南疆老魔們挪窩。
一物還有一物克。
東西一宗一寺,都相當克制鬼修。
道宗的雷法,浩然正氣;靈山的渡難符,佛陀金身;都屬于至純至陽之物,鬼修和妖物相當畏懼此類物事,一般打了照面,都是繞路離開,畢竟像韓約這樣能夠硬撼照頂日光的魔頭,整座大隋就只有一位。
寧奕這一路上很是低調。
但似乎還是出了一些狀況。
荒山野嶺,杳無人煙。
下了一場小雨,為了不淋濕箱籠里的書籍,寧奕撐起細雪,舉著油紙傘,緩慢前行。
看起來只有寧奕一人孤獨行路,但其實并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