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通過
“前些時間,我收到了上級部門的通知,讓我們學習這篇文章的精神。”張局長和冉江一樣,先把《人民日報》拿了出來,指著那篇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在武漢召開全國小商品市場現場會的報道向大家展示。
這話沒毛病,工商局是條管單位,在工作指導和人事任免都要接受上一級主管部門的領導,張局長學習總局的指示很合理啊。
“尤其是湖清門市場,自從從逢雙開市改成每天都開市之后,湖清門市場是越來越繁華了,擊中了上百戶商家。”
“如果放任不管的話,時間一長必然會引發諸多事端!所以我們工商部門有義務把這個市場管起來,配合其他單位杜絕這些不良現象,讓湖清門市場變得井然有序起來!”
這么一說,會讓大家覺得他不是想要新辦一件事兒,而是指出已經存在的問題,然后再進行修改調整,這樣遇到的抵觸就會少一些。
“所以我們工商局愿意配合市政部門、環衛部門等單位,自籌資金,對湖清門市場進行整改,弄一些水泥板當柜臺,搭建一些遮雨棚為商戶和顧客遮風擋雨,同時給商鋪編號,進行統一管理!”
“二十萬?老張,你沒算錯吧?就幾塊水泥板搭出來的柜臺有這么值錢么?”終于有人插話了,他的語氣很不淡定。
當然他也沒敢說商業模式之類的詞,這些現如今還有點犯忌諱,所以就用大家能理解的詞匯代替了。
二十萬的財政收入在八十年代是什么概念呢?
而在1987年,全國財政收入十強縣之首的無錫——嗯,那時候無錫還是縣,沒有升級為市——一年財政收入只有三個億多點。
如今才是1982年,義烏又是浙江有名的窮地方,一年能有多少財政收入?二十萬對任何一名干部來說都不是小數字。
“那些商戶能接受這么高的租金么?會不會給他們造成過大的壓力?”謝高華問道,說話的時候他專門看了冉江一眼,這小子也有點太能干了吧?這才幾天功夫?就有這么多人改變了態度?
實際上陳江河他們想得清楚,你收了我們的錢,總不好再來抓我們了吧?花個兩千塊,買個平平安安做生意的機會,還是非常值得的。
“你們打算怎么做?”
“這筆財政收入可以由你們工商局代收,但是絕對不能全給你們!”
幾家參與單位的領導早有準備,不緊不慢,解答了一個又一個疑問,讓大家慢慢地都對這個項目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那么,現在就表決吧,支持對湖清門市場進行改造管理的請舉手!”說完他還是和以前一樣,準備第一個舉手呢。
都不用謝高華舉手,表決就通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