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立規矩
“我看在場的好多鄉親以前都是干雞毛換糖的,這一行的規矩很多,比如‘出六進四’,當賺到一百時,六十要花給別人,比方為自己出過力幫過忙的朋友,還有那些左鄰右舍,剩下的四十才是自己的。”
“不欺瞞主顧,出門在外要誠實,欺瞞是自斷財路,砸自己的飯碗,算計別人一千,自己劃到八百咱們義烏人從來不干!”
臺下響起一片笑聲,這些都是義烏敲糖幫傳承了幾百年的規矩,也是他們立身之基。
“現如今也是一樣,時代發展了,咱們義烏雞毛換糖的生意也越做越大,從零售改成了批發,從挑著擔子走南闖北,改成了在湖清門擺攤等客人上門!可是不管怎么變化,這些規矩都不能丟!”
臺下響起嗡嗡的議論聲,大家伙紛紛點頭,認為冉江說的有道理,義烏人做了幾百年生意,對誠信和名聲看得格外重要,這些他們都明白。
“你們有這個覺悟我很高興,不過這些事情縣里肯定得管,這也是咱們這次培訓班最主要的任務,告訴大家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好讓大家心里有桿秤,才能把湖清門市場做大做強,才能讓大家賺到更多的錢!”
“丑話說在前面,我相信咱們大家伙都是誠信之人,但難保萬一會有人想鉆空子,這樣的人就好比一顆老鼠屎,可是會壞一整鍋湯的!”
“所以我們決不允許這樣的情況出現,要是一旦發現,將根據問題的嚴重性分別給與從罰款到徹底趕出去不等的懲罰,免得他繼續敗壞咱們義烏人的名聲!他留下的攤位交給別人經營,租金也是不退的!還要追究他的法律責任!”
冉江講完之后,工商局的代表上臺,給他們講述各種規章制度,然后環衛局的職工接著講述市場里的環境衛生維護。
這些人可都是本地人,臺下不少人甚至都認識,以往還打過交道,看到熟人因為這種事兒進去,他們下次再想干類似的事情時,估計就要多掂量掂量了。
除了這些之外,冉江還安排了一些有用的知識學習,比如請縣百貨公司的老采購給他們講述如何分辨產品優劣;比如請公安局的同志給他們講如今市面上流行的詐騙套路,讓他們免得上當。
原本他們對進學習班還有些抗拒,但是等到這個時候,他們卻恨不得學習班辦得時間越長越好。
大門上方,懸掛著幾個大字——義烏湖清門小商品批發市場,在入口處的柱子上,還貼著告示。
告示下面還畫著箭頭,直指旁邊的工商局辦公室,辦公室門口的桌子上擺放著公平秤等檢驗工具。
這樣的話,就算有那些亂七八糟的人想來市場里渾水摸魚,看到他們估計也就慫了。
不過還是有人犯嘀咕,上面寫的這些東西都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