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改變
現如今度蜜月的習俗還沒有流傳到國內,所以婚禮結束的第二天,冉江就和陳江河說起了正事兒,“雞毛,從這次黃廠長的事情里,你有沒有想到什么?”
“這只是一個方面!”哎,實際上做生意那有這么簡單啊,等做大之后,遇到的問題和挑戰還多著呢,可不是你東西好就行了的。
“別看我們的義烏小商品市場現在搞得紅紅火火,馬上又要擴大一倍的規模了,可現在市場里的商戶,大多數都是從外面進貨!這就產生了一個隱患!萬一他們的合作商質量出問題了怎么辦?或者質量沒問題,但是貨源被別人搶走了又怎么辦?”冉江一連串地反問。
“‘糖坊’的任務是把煎好的糖粒、糖餅、生姜糖用現金或貨物貸給敲糖人,同時還收購代銷敲糖人收來的貨物。”
“而‘擔頭’,則是挑糖擔趕生意者,‘擔頭’里有幾個領導人物,稱為‘老路頭’,這類人由精于敲糖業務的人擔當,且是從敲糖幫中公議推舉的,其任務是由其獨當一面,統帥一路糖擔。”
“‘攏擔’下又有‘年伯’,‘年伯’的職位是由‘攏擔’任命,其任務是協助‘攏擔’的工作,同時,‘年伯’要照管五至七副的‘擔頭’。”
冉江聽得很認真,這是數百年來流傳下來的傳統,已經形成了固有的體系,換成現代的語言來講,“糖坊”就是生產商,負責提供貨物;“站頭”就是物流節點兼駐某地分部;“行家”是公司采購;“老土地”是回收部門。
職務分工明確,還有新人培訓體系,為義烏敲糖幫源源不斷地提供人才,這也是義烏的小商品生意能夠冠絕全國乃至全球的重要原因。
“我們敲糖幫要是沒了‘糖坊’,拿來的東西到處和人換雞毛去?‘糖坊’就是我們以前的工廠,只是像你說得那樣,現如今糖塊已經不吃香了,各種小商品更受歡迎!所以我們也得把‘糖坊’改成生產拖把、襪子、皮鞋、紐扣等等,各種類型的工廠啊!”陳江河領會了他的意思。
“然后我就說了,你們也不看看,現在熬出來的糖還有多少人肯要?如今的孩子都喜歡吃奶糖,除了那些家里條件不好的,誰還要咱們的土糖?而且就算要,他們也給不了我們什么啊?”
別看義烏小商品市場現在像是鮮花著錦、烈火烹油一般,可要是不解決這個問題,始終就是無根之木,說不定那天就垮了。
“別看現在我們占了先,實際上只是占了先跑一步的優勢,要是不做出改變,等越來越多學了新知識的人進入這個行業,我們遲早都會被他擠趴下啊!”他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差距。
“因為這東西沒啥技術含量,誰都能做,只要能找到棉紗頭和木棍,就能把作坊開起來!而且東西也占地方,好多遠一些的客人都不愿意買,說我背一大堆拖把回去才能賺幾個錢?背同樣分量的襪子回去,那賺得可就多了!”
當然,這都是以后的事情了,就現如今來講,還是做襪子、發卡、扣子等分量輕、體積小的小商品更合適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