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交鋒
然后翻看劉總工的筆記本,這一看就佩服起來,這本筆記真材實料,內容翔實,劉總工對設備的了解遠比自己深刻,幾十年的經驗可不是白給的。
再結合自己之前的積累,對一車間設備的了解,讓他看劉總工筆記的時候一目十行,一點就通;最讓他受益的,是劉總工記錄在后的思考,那些思考,道盡了劉總工對設備更新改造的深思熟慮。
冉江估摸著,那怕只是引進FRC生產線,要是讓劉總工負責整體把控,也會比其它化工企業同樣的FRC生產線效率高。
但高出來的這點效率和USC-USX裂解爐技術、SRT技術的代差優勢比起來就不算什么了!而且讓劉總工來負責USC-USX裂解爐生產線或者SRT生產線的整體把控,絕對比FRC生產線效果更好。
接下來一段時間,除了正常上班之外,冉江都在琢磨劉總工的工作筆記,同時繼續翻譯帶回來的文獻資料,交給水書記和劉總工。
有時候還會主動登門拜訪,就自己最近學習和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向劉總工請教,順便接著遞交新翻譯稿的機會,繼續潛移默化地給劉總工灌輸USC-USX裂解爐技術和SRT技術的優勢所在。
劉總工現在也不和他爭吵路線問題了,就和當初說的一樣,學術上的歸學術,咱們就單從學術的角度來討論問題吧!
然而越討論,劉總工對USC-USX裂解爐技術和SRT技術的了解就越多,對FRC技術就越懷疑。
梁思申的包裹終于到了,她在美國幫冉江搜集到的資料,比陸教授的更新更全面,畢竟陸教授要兼顧化工領域多個分支。
而梁思申只需要按照冉江信里寫得專門搜集USC-USX裂解爐技術、SRT技術、FRC技術和國際乙烯市場的變化就行了。
這些資料再次佐證了冉江的觀點,多個國際知名乙烯生產商都在近幾年陸續淘汰了自己的FRC生產線,換上了S&W公司或者魯姆斯公司的設備,剩下還在使用FRC技術的公司,他們的利潤率和市場占有率也在不斷下滑。
等翻譯好把這些資料交給水書記和劉總工的時候,他倆的反應截然不同,水書記就好像拿到了制勝的關鍵武器,劉總工則明顯有些失落。
“剛好總廠要開技術會議,最終討論設備引進的問題,你跟我一起去吧!咱們在會上說個清楚!”水書記做好了和費廠長交鋒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