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四章 兩道政令 上
你說武帝是他爹吧,他又規(guī)規(guī)矩矩的祭拜了文帝。
原本固執(zhí)的蕭玉樓是固執(zhí)的想陛下把這事捋順,但他所有的折子都被留中,后面尚書令孟大人尋他喝了一臺酒,聊了一宿的天,他才最終放棄。
所有……究竟誰才是陛下的爹!
這成了蕭玉樓心里永遠的一個結(jié)。
“我先說。”
傅小官站在臺上發(fā)了言,群臣頓時安靜,“第一,文大學(xué)士多次上書,談到了而今科考的弊端,這大半年來我也基本算是弄明白了,原本打算將科考改革放在明年,但現(xiàn)在看來得提前,因為秋闈就快到了,若是延后一年,就會耽誤許多學(xué)子們的前程。”
這是一個敏感的話題,事實上卓一行南宮一羽等人是非常清楚的,但這么多年以來,通過他們所舉薦的官員已難以計算。
按照規(guī)矩,只要是他們舉薦之人被朝廷選中成了這朝中的官兒,這人是要歸屬于舉薦者的門下,稱舉薦人一聲恩公的。
也就是說,舉薦人和被舉薦人之間,存在著屬從關(guān)系,二者此后的利益便就此相關(guān),并休戚與共。
就像而今朝中,依然有許多陳氏呂氏等等大閥以往舉薦的官員,甚至有那么一些人已經(jīng)官居三品。
這能一刀切斷嗎?
顯然不能。
若是要捋下去,只怕從二品大員到七品縣令都逃不脫干系。
傅小官也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并沒有登基就去切這一刀,甚至還不得不重用這些官員,否則,他將變得無人可用。
那么今兒個他將這個敏感的問題提了出來,又是作何打算?
除了文滄海心里極為歡愉,其余人都有些惴惴不安。
就算是卓一行和南宮一羽,也擔(dān)心這少年皇帝用藥過猛。
“從今歲之前的一切過往,朕既往不咎。”他用到了朕,這算是極為正式的告訴這些大臣們了。
“科舉,乃一國取士之根本,科舉的本意是不拘一格降人才。朕以為這舉薦之政策而今不符合武朝發(fā)展之需要,故,朕決意,廢除舉薦之政策,所有學(xué)子,皆需通過科考之選拔而入仕。”
此間寂靜無聲。
唯有傅小官的聲音在殿堂里鏗鏘回響:“此乃國策!朕任命文滄海大學(xué)士為今歲秋闈主考官,賜天子劍與金魚佩!文大學(xué)士需帶領(lǐng)翰林院著手重建三級科考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