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百姓大多是善良的,在故事的偏向性誘導下,對于難民基本上都生出了同情之心。 最近有難民進城辦事,嘲笑他們臉上有烙印的人越來越少了。 相反,越來越多的百姓朝他們釋放了善意。 這讓難民們心里的自卑消散不少。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喜歡這個故事。 其中主要以各種讀書人為主。 大康傳統文化中,貞潔是很重要的,大蟒坡傳出的這個故事,等于在和流傳了千年的習俗唱反調。 “荒謬,編出這種故事的人簡直荒謬至極!” “不是荒謬,是無恥!這是對祖宗規矩的踐踏!” “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女子失節都被他們寫成了這樣,成何體統!” “按照他們這樣來,以后誰還在乎貞潔,女子還不全成了蕩婦!” “以前我覺得金鋒是一個了不起的讀書人,現在看來,不過如此!” “我聽說這個故事不是金鋒寫的,而是一個叫陳文遠的落魄書生寫的。” “是橋頭上那個幫人謄抄詩文的陳文遠嗎?” “對,就是他!” “那就對了,我聽說他前幾天替含香樓一個叫小蓮的姑娘贖身了。” “我也聽說過這件事,好像陳文遠一直和這個青樓女子糾纏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