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整編
邵樹德見狀松了一口氣。這個年歲當軍頭實在太難,你強行彈壓士卒吧,他們會兵變。即便不兵變,沒了士氣,也就打不了硬仗,最后落得個蘇弘珍的下場,有意思嗎?換位思考,當兵的是在拿命為你拼,對他們好點不是應該的嗎?有功必賞,有過則罰,賞罰分明,不要摻雜過多個人感情因素,為士卒們盡可能爭取最好的待遇,做不到這一點,萬事休矣。
從河陽鎮(zhèn)兵營地返回后,邵樹德找來了自己的核心部屬。自己當了十將,且還有幾個副將名額,這會就要落實下來。
李延齡一直忙于庶務,勞苦功高,邵樹德早就許諾他一個輜重營副將之位。這次與大同騎兵死戰(zhàn),鐵林都折損了一些將士,邵樹德打算從河陽軍里擇一些精壯充實進來,把戰(zhàn)兵擴充到兩千人以上,編為四個營,一營五百兵。
腦海里遍數了下自己的手下,邵樹德也不由地有些撓頭。大伙的出身都太低了,當個火長、隊正啥的還算合格,但如果掌管一營數百人,說實話就有些勉強了。這還是一年來他不斷拉著眾人研討兵事,讓大家都有所提高的結果呢,不然估計已經無人可用了。
盧懷忠在武昌軍服役多年,歷任火長、隊正、副將,本身勇武過人,他掌管一營,倒也還湊合,前營便歸他統帶了。關開閏最近頻頻向自己示好,私下里還表過一次忠心,本身是神策軍子弟出身,家學肯定是有的。邵樹德想了想,先把后營交給他管著,若是有問題,以后再換人。
左營交給任遇吉。其實這不是一個十分合適的任命,任精于算計,擅做隱私勾當,打探消息也是一把好手,但統兵能力一般,按理來說是不太有資格統帶一營的。但他是老人了,資歷很深,邵樹德也很信任他,先讓他當個副將吧,大不了左營這邊自己多過問過問,查漏補缺。
右營的人選有些出乎意料,邵樹德交給了錢守素,貌似他本人也有些意外。錢這個人,也是元從了,西城時代便是火長,邵樹德早看出他有大志向,隱隱不甘于困頓西城那個小池子。他一直懷疑錢守素祖上是某個落魄將門,但一直沒找到證據,不過他腦瓜子是不錯,研討軍事時經常一語中的,讓人刮目相看。
且先把這一營交給他吧。人才匱乏,有時候不能由著自己好惡來做事。不過他也留了一手,即把李一仙、邵得勝、楊亮、陸銘等自己信得過的西城舊人塞到他手底當隊正,多少是一種制衡。
河陽軍原本有一位軍使、三位十將、若干副將。戰(zhàn)了一年,死了一位軍使和兩位十將,蘇弘珍接手后,幾乎把所有位置都安插上了自己人。現在鐵林都接管河陽軍,又把蘇弘珍的人都給趕走了,這會河陽軍無將,正好利于自己吞并,也算蘇弘珍做了那么一點“貢獻”吧。
而一口氣提拔了六位副將,邵樹德也有些忐忑。不過李大帥那邊應該沒什么問題,現在是他拿自己當刀子,不給點好處能行?趁著他還在位,先把自己的本錢給整充足了才是正理。整編后的鐵林都將有兩千余戰(zhàn)兵,幾乎與天德軍出兵時相差無幾了。每每想到此處,邵樹德都有一種頭暈目眩之感。
兩千戰(zhàn)兵,自己帶得穩(wěn)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