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故人
邵樹德更尷尬了,這破消息是怎么流傳出去的?自己明明沒表態嘛。
見邵樹德面色局促,折嗣倫冷哼一聲,再不言語,自顧喝起酒來。
一場氣氛略顯尷尬的接風宴很快就結束了。第二日,楊亮與蔡松陽做完交接,正式統帶起丘維道身邊已擴充至百余人的親兵隊伍。丘、邵二人都不打算繼續耽擱,在嵐州城取了點糧草,并與折嗣倫告別后,二人便急著上路了。
從嵐州至綏州,還是在合河津渡河最為方便。這是條老路了,邵樹德走過一次,都里一些軍士也是在這條路上被他收攏的,此時重走一遍,感慨頗多。
七月二十六,大軍抵達合河津。這里已經恢復了點人氣,至少守津官兵回來了。在看到鐵林都的大旗后,這些人頓時畢恭畢敬。陣斬程懷信、捕殺賀公雅,邵樹德在河東的名聲可有點兇,因此很快便將所有船只都趕了過來,免得被這幫兇徒欺辱。
七月二十九,全軍渡河完畢。邵樹德先遣令騎至銀城縣告知大軍過境,免得引起誤會,順便再求取點糧草,補充消耗——當然是花錢的。
在銀城縣等待糧草的時候,邵樹德意外遇到了一個故人,便是曾經在遮虜平并肩戰斗過的前振武軍中城十將李仁軍。當夜這廝潰圍后,帶著百余心腹星夜奔逃。因為擔心朝廷追究,同時河東也兵荒馬亂的,他竟然一口氣不停歇地逃到了黃河西岸銀城縣地界,落草為寇起來。
在洗劫了幾次黨項部落后,他們引起了麟州刺史折宗本的注意,于是派大軍圍剿,將剛剛發展到三百來人的匪軍給殲滅大半,李仁軍再一次狼狽奔逃。今天被鐵林都的哨騎發現,他還以為又是官軍圍剿呢,嚇得魂不附體,正待求饒,卻見是故人邵樹德的部隊,于是一把鼻涕一把淚地請求投軍。
邵樹德看著他手底那百來個蓬頭垢面的手下,心生憐憫,于是將其補入輜重營,交給李延齡統帶。都是老朋友了,看到李仁軍就想起孫霸,邵樹德實在不忍相棄。
這里已經是銀城縣南境,附近有一個名為柘珍驛的驛站。再向北70里,那里還有一個驛站,名為鐵麟驛,近麟州理所新秦縣,張震的詩里曾提起過這個驛站(注釋1)。
眾人沒打算在柘珍驛停留,大軍繼續南行30里,在銀州開光縣外扎營。
銀州的歷史不長,理所為儒林縣,本朝才設立。前秦時叫驄馬城,氐語“驄馬”為“乞銀”之意,故名銀州。從開光縣往西南直行百里,是銀州真鄉縣,再往西南百里,便是儒林縣了,皆有大道相通。
抵達銀州城外時已是八月初六。聞新任綏州刺史邵樹德率大軍過境,銀州關、魚河堡(注釋2)鎮將裴商特來相見。
裴商是個老將了,大概五十多歲,滿頭白發,見到邵樹德率三千余軍士上任時頗為驚訝,便道:“此為節帥赴任乎?”
“老將軍玩笑了。”邵樹德拱手道:“鐵林都隨我征戰河東兩年,相約共富貴,邵某當然要帶著,便如吾之手足也。”
“真是奇了。”裴商也笑了,道:“諸葛大帥帶數千洛陽軍士赴任,而今邵刺史亦帶三千軍士至州,老夫活了大半輩子,奇也。”
“諸葛大帥?”邵樹德心中一跳,疑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