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夏州(一)
“這么快?”邵樹德有些驚訝,他總以為要等到明年三四月份呢,看來黃巢在河南很是順利啊。
“巢眾號六十萬,已陷東都,揚言欲入長安問罪。圣人與宰要對泣,連連下旨,檄調京西北八鎮兵馬勤王,馬上就要輪到諸葛爽了。或者,此時圣旨已經發出,諸葛爽很快便要南下,率河東兵馬迎敵。”封隱說道。
“河東兵馬?”陳誠馬上意識到了重點,問道:“諸葛大帥如何統御河東兵馬?兵不識將將不識兵,這如何使得?”
“此事千真萬確。”封隱搖頭,他也不知道該怎么解釋,但事實就是如此。
“軍使,此事棘手。”陳誠皺起了眉頭,似是在推演局勢走向,半晌后才聽他道:“大帥必得帶心腹之兵南下,方才指揮得動河東的驕兵悍將。若是指明要軍使率鐵林軍隨行,拓跋思恭卻留在鎮內,便麻煩了。”
封隱在一旁聽了,頓時覺得這個陳誠似乎有那么幾分見識,連忙點頭表示同意。
“軍使,且容某細細道來。”陳誠似乎已想通了其中關節,拱手道:“若軍使和大帥盡皆南下,據聞巢眾六十萬,雖多不實,但二十萬眾應是有的。京西北八鎮,驕兵悍將,桀驁不馴,未必肯真心殺敵,此戰必艱難百倍。一著不慎,王師怕是要大敗。王師既敗,圣人必下詔各鎮續調兵馬,就本鎮而言,拓跋思恭的黨項兵豈不是一大助力?某覺得,他拼盡全力,一萬五千人還是拉得出來的,朝廷宰要為拉攏拓跋思恭,定授其大權,說不定便是夏綏節度使之位。”
陳誠這么一分析,線條基本清楚了,邵樹德也覺得頗是為難。
“樹德,此時萬勿猶豫,定不能出兵。”封隱勸道:“不如,在綏州搞個兵亂,讓諸葛爽知道鐵林軍不可用?”
“不妥。”邵樹德立即否決了這個餿主意:“兵亂容易弄假成真。綏州乃某之根基,不能遭亂。”
“那便伐黨項?”封隱又出主意,看樣子很是急切。
“不可。”這次出言諫止的是陳誠:“一旦對黨項動兵,必遷延時日。搜山剿寨,曠日持久,鐵林軍才四千人,沒個一兩年不好平定。主公即便此時不出,亦沒多少時日可拖延,頂多明年三四月份,朝廷若沒剿滅黃巢,便又要檄調兵馬了。”
“最好,現在就把拓跋思恭調出去。”陳誠最后補充道:“讓拓跋思恭直面黃巢兵鋒,看他能不能抵御得住。”
“拓跋思恭定不會奉令。”邵樹德搖頭,阻止了陳誠的分說:“此人老奸巨猾,若沒足夠好處,豈能出兵?”
邵樹德依稀想起了后世的一點事情。在黃巢攻破長安后,唯一一個真心打黃巢的便是李克用了。不管他出于何種居心,但至少他是真的在打,其他人都在保存實力觀望。把黃巢趕出關中后還不算,還追去河南,簡直比忠臣還忠臣。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樹德,不管怎樣,這次定不能跟著諸葛爽出征。黃巢不是那么好剿滅的,諸葛大帥多半也要遭敗績。只要挺過這幾個月,待下次朝廷調兵,必保你權知夏綏節度事。有李侃李大夫穿針引線,鳳翔監軍西門思恭居中協調,此事不難也。”封隱有些急躁地說道。
跑了上千里路,他可不想這事黃掉。來之前想得好好的,只不過還是低估了夏綏鎮內部的復雜性。在封隱的心目中,此時拓跋思恭的危險性已經超過了經略軍使楊悅,是邵樹德爭奪夏綏節度使的頭號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