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夏州(二)
“恭賀軍使娶新婦。”
二人一來便笑嘻嘻恭賀。
“坐下吧,范河,遣人去煮茶。”邵樹德笑著擺了擺手,道:“我心里裝著事,這便找你二人商議商議,便是有關大帥要南下討賊的事情。”
“實話說,大帥待我恩重如山,他若要鐵林軍南下,某必然隨行。”邵樹德一上來便說得明明白白,宋樂聞言有些沉吟,陳誠則皺眉不已,二人昨晚顯然已經有過交流。
“使君既如此說,宋某也不好置喙。”良久后還是宋樂先開腔,只聽他說道:“大帥之高義,使君銘記于心,本是尋常。”
“然軍使身系綏州數萬百姓。”陳誠接茬道:“拓跋黨項,昔年只有延福縣一地,后得夏州長澤縣,水草豐美,兼有鹽池之利,勢力漸強,隱為平夏黨項各部之首。軍使,若再令其得夏州,有堅城,有器械,有牛羊財貨,還有衙軍精銳,其勢便已成,再不可制。軍使局促綏州一地,當如何自處?”
宋、陳二人一唱一和,看來私下里早就商量過了。
“拓跋思恭昨日來了沒?”邵樹德聽得心中煩躁,又問道。
“來了,還有其弟思敬,送了牛羊數百頭做賀禮,手筆不小。不過沒留下來吃席,早早便離去了。”陳誠道。
“或可勸大帥帶著拓跋思恭一起南下?”躊躇一會后,邵樹德問道。
“難也。”宋、陳兩人幾乎一起搖頭。
“兩位先生定有辦法。”邵樹德站起身,習慣性地在屋子里踱步,這習慣好像還是受了丘維道的影響。
“不若先讓朝廷下旨,令拓跋思恭整頓兵馬,與諸葛大帥一起南下。思恭若拒絕,朝廷定不喜,日后或有轉機?”邵樹德想出了這么個不是辦法的辦法。
宋樂聞言捋了捋胡須,好像在整理思路,陳誠則徑直說道:“怕是還有些不足。”
“是不足,但世間事安得十全十美?”邵樹德心意已定,便說道:“若我處于大帥之位,必留子仲方于夏州,暫懾鎮內諸事,如此后方可定。再帶可信任之軍南下,控扼麾下客軍,尋機與黃巢開戰。二位先生想一想,諸葛仲方擔任留后,手下三千親軍定屯于夏州,大帥可不就只能帶鐵林軍走了么?經略軍、黨項兵,他是指揮不大動的。兩廂衙軍六千眾、鐵林軍四千眾,換你選誰?”
“昨夜丘監軍已知曉封隱所言之事。”待邵樹德說完后,宋樂也整理完了思路,道:“今日就會有人前往長安,先言使君治軍有方,驍勇善戰,然后舉薦使君權知夏綏節度事,朝廷必不許。現在看來,還得加一條,令拓跋思恭整頓黨項蕃部兵馬,跟諸葛大帥一起出征。思恭多半拖延時日,按兵不定,君臣定惡之。兩相對比之下,使君在圣人和宰要心中,便可暫時壓過拓跋思恭一頭了。如果再能打一些勝仗,此難或可化解。”
這個思路確實還有那么幾分可行的意思。拓跋思恭這人老奸巨猾,優勢是有拓跋本部,外加影響到不少依附他們的小部落,有極大的自主權,朝廷要調動他,可以在一定范圍內拒絕。但他們也有劣勢,那就是沒有朝堂上的門路,在上層被吃得死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