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我來了
邵樹德親手給他倒了一碗酒。陳誠也是老人了,一路走來不容易。
“大帥,聽陳副使之言,某大開眼界。中原、草原、河隴各地民風迥異,戰法也不盡相同。定難軍幾乎打了一個遍,日后對敵,勝算頗多矣。”推官黃滔趁機說道,唔,有拍馬屁的嫌疑。
不過邵大帥心里喜歡。
自己起家以來,代北打程懷信,面對的是騎兵沖陣。討黃巢,堂堂之陣破敵。到了打宥州之時,戰法革新了,大量騎卒抄掠鄉里,截殺信使、游騎,圍點打援,最后讓拓跋部不戰而潰。
打朔方軍又是另一個套路,阻河對峙,偏師夜襲破敵。再后面的對手,主要就是游牧對手了,滑不留手是肯定的。
自己一路走來,打的每一仗竟然都不盡相同,對手風格迥異!
這其實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人的進步,需要經歷、需要學習,和對手交戰,也是一個學習、提高的過程。自己在進步,底下人也在進步。盧懷忠風雨夜襲破敵,自己就沒想到,甚好,甚好。
中原的將帥們,如今打慣了一種模式的仗,異日自己率軍東進,可以給他們一個驚喜。讓你慣性思維,嘗嘗定難軍獨特的戰術風格吧!
若是不適應,那只能自求多福了。北宋一開始也極其不適應遼國的戰術打法,但他們有老底子可以揮霍,你一個藩鎮可以嗎?一次不適應,很可能就是一場大敗,決定了數州之地的歸屬。
武學生,以后也要多學一學各民族、各國家不同的用兵習慣、戰術打法,不然思路容易固化,不利于成長。有的風格,天生就克另外一種風格,你不了解,就要吃大虧。
四月二十二日,等到了新一批補給之后,大軍繼續前行。
在路上的時候,邵樹德收到多份情報。
宣武朱全忠與秦宗權廝斗,互有勝負。但秦宗權派出去的部隊,吃了敗仗便四散而逃,損失極大,宣武軍敗了,逃散的人并不多,還能收攏余眾退回去。這就是人心和組織度的差異了,秦宗權十幾萬兵馬,朱溫不到兩萬,依托堅城防守,反而越打越壯大。
前陣子,朱珍去山東募兵,得一萬多人而回,再加上不斷收攏秦宗權的潰兵,實力漸次增長,最近更是控制了義武鎮,陳州也在秦宗權的巨大壓力下早早投向朱全忠。
李罕之等人被秦宗權打得抱頭鼠竄,守不住東都,于是西奔河陽,占了幾城,苦苦堅持。
朱瑾快速發跡,先驅逐了泰寧軍節度使齊克讓,占領鄆州。然后又向還占著其余數州的齊克讓表示恭順,求娶他女兒。齊克讓許之,朱瑾在婚車中暗藏甲兵,于婚禮上斬殺了齊克讓,自稱泰寧軍節度使,朝廷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