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觀察使
“符將軍,此軍如何?”賀蘭山下的牧場內,邵樹德馬鞭遙指道。
他指的是正在東返夏州的豹騎都。
攢了大半年,靈夏八大作院又攢了一大批馬甲、瘊子甲,人馬甲胄俱全者已經達到了368騎,規模越來越大。
邵樹德最終的目標,是將豹騎都千人都變成具裝鐵騎。一個鐵鷂子,外加三千匹馬,西夏李元昊時期,也就這個規模,再多也養不起了。
“大帥,豹騎都勇則勇矣,然則人馬俱披重甲,一人配三馬,耗費甚多。”符存審說道:“若養得太多,支度司、供軍使衙門的官員都要找大帥哭窮了。”
邵樹德聞言大笑:“也就一千騎,多了確實養不起。”
一人配三馬,機動力不再是問題,后勤才是大問題。而且,毋庸諱言,此時確實缺少適合重騎兵的戰馬。
后世西夏用青海驄,體型較草原馬大,耐力、負重、爬坡能力都很不錯,適合西夏的環境。但邵樹德對這種馬還是不太滿意,這是他辦馬政的初衷。
“符將軍,你看這些馬怎么樣?”策馬馳騁到一處馬圈后,邵樹德又指著其中數十匹高頭大馬說道。
馬政已經進行到第四個年頭了。其實牧場原本就有一些高頭大馬,這是偶然狀況,或許是隱形基因起了作用,但因為種種原因,它們的性狀沒有穩定遺傳下去。這幾十匹都是公馬,連續三年,其后代要么肩高不夠,要么脾氣暴躁,要么耐力很差,總之有各種各樣的缺陷。
這批馬,其實是馬政淘汰下來的失敗品。它們本身或許并不失敗,或許可以稱得上品質優良,但它們的后代不行,已經不具備作為種馬繼續培育后代的資格,因此送了一批到靈州來。
銀川牧場那邊還在繼續培育,這個只能看運氣了,沒辦法。引進西域乃至中東優良馬種的事情,至今還沒有眉目。康佛金已經答應盡力去尋找,但邵樹德不想把希望只寄托于他一人身上,自己也得動起手來。
不過,還是先把涼州控制下來再說吧。
符存審目不轉睛地看著那些大馬。馬群的數量一大,就總會偶然出現一些肩高不錯的大馬。這種馬,若是被武夫軍頭們看到,肯定先搶下來再說,直接充作親兵的坐騎。
但邵大帥真的很有耐心。就和他搞的三茬輪作制農業一樣,壓抑住自己騎好馬的欲望,讓這些馬去配種,直到連續三年都沒能誕生出符合期望的后代,才徹底死了心,將其從牧場調了回來,去勢后充作戰馬。
銀川牧場那頭,應該還有一些有資格繼續配種的好馬。大帥的馬政大業,還在持續進行,真的厲害。
想到這里,符存審躬身一禮,道:“大帥能為人所不能,這馬政大業,定然成功。”
邵樹德一笑,道:“需要點運道。這些馬,符將軍挑一匹吧。也就三四十匹,給豹騎都也不夠用,某便拿來招攬勇士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