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收果待繁霜
泥濘滿地的路上,野獸的腳印清晰可見。
野老立在新修的柴門前,即便惶恐不安,依然堅定地站在那里。
不遠(yuǎn)處有支隊伍正在行軍。
驛道旁邊的大樹下,一位穿著大紅色戎服的軍漢正笑吟吟地看著他。
野老轉(zhuǎn)過目光,不再與軍漢對視。
此人臉上和氣,一點(diǎn)不兇。但人往那里一坐,氣度儼然,發(fā)號施令,無人不從。
身邊八名戟士,看起來如木雕泥塑一般,但若有人敢靠得太近,立刻雙戟交叉,周圍的軍士也手握刀柄,仿佛一有不對就會砍將下來。
牧童趕著十來只羊,小心翼翼地走了過來。
野老松了一口氣,拄著拐杖上前,將牧童迎回了家。
柴門輕輕關(guān)上,里面?zhèn)鱽砹松窖虼似鸨朔慕新暋?br/>
休息夠了,邵樹德起身上馬。天色已晚,今晚便宿于村中了。
此地位于渭源與襄武之間,渭水北岸。剛剛下過一場秋雨,山林間帶著一股濕潤的清新氣息。
發(fā)源于鳥鼠山的渭水,是渭州數(shù)萬百姓的生命之河,也是秦、渭等州較河、蘭更為富庶的主要原因。
村中有一大戶李氏,本巴南人氏,乃諸葛仲保黨羽。通州勢力覆滅后,全族被強(qiáng)行遷徙,到渭州之襄武縣定居。
李氏丁口眾多,幾有四百余人。沿河開墾荒地,種植桑果,非常積極,為此還得了州府發(fā)下的羯羊獎勵。
邵樹德今晚就宿在李氏的院落中。
李氏到底是大族,挺有想法的。附近山下有澗水流淌,他們挖了一個不大不小的池塘,野谷山泉流入其中,然后又有溝渠通往附近的田地。雖然溝渠只挖了一小段,能灌溉的面積有限,但依然種了十余畝水稻,畝收二斛多。
邵樹德特意去看了看。遠(yuǎn)方的山谷中霧氣氤氳,潺潺澗泉流淌而下,匯于池塘之中。池邊有樹,風(fēng)動林響,倦鳥筑巢于內(nèi),嘰嘰喳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