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兄友弟恭
簡單來說,河北三鎮的軍人不愿看到外人侵占他們的利益,無論是朝廷還是其他藩鎮。“以土地傳付子孫”是河北軍人的核心利益,誰侵犯這一點,三鎮就有可能聯合起來,共同對敵,同進同退。
中唐以來,朝廷數次對河北用兵,都不順利,就是這個原因。
河北三鎮,大概也是全國最早事實上執行軍人選舉制的藩鎮。
節帥故去,繼任者由軍中推選,保證大家的利益,即便是一個大頭兵,也能分潤好處。
而這,其實也是外來者幾乎不可能在河北三鎮立足的原因,你沒法保證他們的利益,畢竟資源就那么多。外人多吃一口,本地人就少吃一口,很樸素的道理。
反過來說,你若能保證河北軍人的利益,那就背叛了朝廷或其他藩帥,變成河北人了。
不打痛、打服、打跪這個利益團體,是不可能讓其真心降順的。
可能打服一次還不夠,得兩次、三次,乃至徹底殺光這個龐大的勾連到社會各個角落的利益團體的成員,才可以真正統治河北三鎮。
不過在巢亂關中,中央朝廷的威脅消除后,河北大地上的局勢又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光啟二年,魏博節度使樂彥禎致書幽、鎮,欲歃血為盟,共抗朱全忠、李克用。成德節帥王镕只有十三歲,出于多方面原因考慮,拒絕了,幽州鎮則暗懷鬼胎,想借機吞并成德,也拒絕了,三鎮聯合的努力失敗,形勢變得很微妙。
“王镕小兒,懼怕鴉兒軍兵威,竟然卑辭厚幣,結好河東。此等做派,不似成事之輩,某逮著機會,便要奪了鎮冀諸州。”李匡威信心十足地進了山門,對一起過來的二弟李匡籌說道。
“大兄,鎮冀諸州還是很團結的,貿然攻之,怕是得不到好處。”李匡籌頂盔摜甲,看著威武不凡,賣相極佳。
鎮冀諸州,從李寶臣這個奚人節度使開始,占據其地的各位將帥,要么是回鶻人,與草原上的勾連很深。結果就是,成德鎮的馬政辦得不錯,軍中戰馬極多,還是有些實力的。
“所以要等機會。”李匡威大步向前,直奔大雄寶殿而去。
“兄長,什么時候才有機會?”李匡籌亦步亦趨,問道。
李匡威嘆了口氣,道:“李克用攻下邢州后,定謀奪成德,屆時便是機會了。”
自家這個弟弟,雖有些武勇,但眼界終究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