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危中有機
這廝棄了揚州老巢,驅男女老幼渡江,占了蘇州,在廣德大破楊行密。
行密也是苦逼,只能派人去江北收拾孫儒丟棄的地盤,因為他感覺被孫儒禍害過的地方會更安全一些,雖然殘破得可以。
孫儒在蘇州待了一些日子,隨后焚掠蘇、常二州,驅大兵往行密老巢宣州而去。
錢镠在確認蔡兵走后,方才遣人過來占領蘇州。
蔡兵在宣州外屢破行密,行密退保宣州,向錢镠求救,錢镠本著唇亡齒寒的心理,給楊行密提供軍糧。
這會蔡兵在城外扎下大營,將宣州圍得水泄不通,行密已是不敢出城,只能聽天由命了。
“李使君,老夫初來乍到,不是很熟悉山南東道地理。”均州州衙之內,折宗本向跟過來的李桐詢問:“從均州至襄陽,陸路如何?水路又怎樣?”
“回折帥,從均州至襄陽三百六十里,向無人云陸路,皆從舟。”李桐的態度愈發恭敬了,馮行襲給李氏父子造了多大的麻煩,結果人家一來,略施小計,就把這個禍害給滅了。
“竟無陸路?”折宗本有些奇怪。
“陸路須走很長一段羊腸小道,崎嶇難行,且多猛獸,不如水路快捷便利。”李桐解釋道:“無論大軍過境,還是公私來往,皆舟行漢水,往返于均、襄二州。而今江不上凍,亦可行舟,數日間便可抵達襄陽。”
折宗本一聽心中有數了。
均州在上游,順水而下,方便快捷,幾日內便可抵達襄陽左近,后勤物資的運輸也不會成為拖累。
真真是個好地方!
“李使君且為老夫詳解這下襄陽的水路。”
“自當為令公詳解。”李桐道:“從均州武當順流而下六十里,有一地曰‘小江口’,乃丹水匯入漢水之處。趙德諲本蔡將出身,專事刮斂,對地方政務無甚興趣。令公不妨集兵而下,占了此處,筑城設寨為守。附近多深山峻谷,往來不易,若有堅寨,賊兵急切間難以攻下,而我可從商州船運大兵、錢糧而下,亦可自均州輸送大軍增援。出此小江口,便一路坦途,進入襄州地界,其人煙稠密,較為富庶。”
當然,這個富庶也是相對而言,畢竟是被蔡兵禍禍過的地方。雖然趙德諲沒秦宗權、孫儒那么離譜,但當年為禍也不算小,經過數年休養生息,如今堪堪恢復了一點元氣。
“小江口既如此緊要,老夫自當設寨屯兵。”折宗本手頭就兩千兵,他正打算從降兵中挑兩千人,補入帶過來的精兵中,打散重編,如此便有四千軍隊,但似乎還是有點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