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不走了
這個倉城可儲百萬斛糧,規模極大,畢竟天寶年間停泊在河面上的船只一燒就是一百萬斛糧沒了,小了根本放不下。
一支車隊滿載糧豆及其他軍資,離開了轉運院,沿著幽深彎曲的谷道一路向前。
“這可是靈州千辛萬苦運來的麥子、回鶻豆,可仔細點啊。”新任太原倉倉督成乂忙得滿頭大汗。
這個倉城理論上是朝廷的,但被陜州控制,而實際使用者又是朔方軍。
管他呢!
成乂從鹽州趕過來后,徑直上任倉督,手下還管著兩百兵,設倉帥一人、副帥二人統領。
與汴軍打仗,一開始用的都是去年積存下來的物資,后來開始就地征發陜虢二州的錢糧,現在終于有船從靈夏輸送物資過來了,就是看樣子代價不小。
潼關鎮國軍派了五百人負責押運。
天雄、順義二軍已經開往南邊山里的商南道,當道設寨,阻擋可能殺過來的汴軍大隊。
道路兩側的高塬上,回蕩著馬蹄聲。這是不斷活動的游騎,防止有汴軍小股人馬神通廣大,滲透過來。
這種臺塬地形,最是討厭。
道路開在塬與塬之間,非常狹窄,塬高數十米,若被人從臺塬上射箭落石,都不需要多少人,道路就得癱瘓,故不得不分派重兵把守,雖然汴軍至今還沒這么做過。
王郊是隊頭,手底下管著49名從會州征發來的土團鄉夫。
說土團兵也不太準確,因為他們已被編入鎮國軍,成了外鎮軍的一員。
鎮國軍可能是朔方軍系統中兵力最多(已膨脹到兩萬余人),但也是戰斗力最爛的部隊。
以各州州兵、土團鄉夫外加部分降兵為主,邵大帥都不敢派他們野戰,只能守守城關才能維持生活的樣子。
前方突然響起了馬兒的嘶鳴,隨即傳來氣急敗壞的喝罵聲。
王郊大步上前,問道:“怎么回事?”